记得念中学时,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科学的人生观”。老师当时要求我们背诵文章重点段落、记忆作者的原名、笔名、学名及后改名……啊,当时学起来,真是挠头。
买这本书,本也是为了达到购书优惠标准,凑单来的。没想到翻开书的前言部分,便觉得此书值得一读。
这本书在编选时,先以“引子”开始,介绍文章背景;后摘录一句“精彩句子”;最后在每篇文章最后,加入“读后感悟”从而更好地总结文章精髓,为读者汇总要点。读起来,既容易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又可以切身体会行文思想,最后可自行总结文章中心意思与作者感悟形成对比,读起来酣畅淋漓……
1
求知是人类天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最大要求。多数人不肯努力以求人生基本欲望的满足,也就不肯进一步以求心灵上与精神上的发展了。
东方的文明最大特色是知足,西洋的近代文明最大特色是不知足。
这个论述,不禁让我想起大学时一位老师说的,中国自古,书上的文字都是自右向左竖着写下来,所以读书的时候 ,中国人的头是一直点着的!相反,西洋人书上的文字,都是自左向右横着写下来,所以读书的时候,西洋人的头是一直摇着的!这就造就了,中国人总是觉得自己很满足了,所以一直满足地点着头。而西方人,总是不满足,同时总是在摇头,力争上游。
其实胡适先生的这个论述,不只在当时,时下,我们身边也有太多的人,干着朝九晚五的工作,上班的八小时,浑浑噩噩;下班的八小时,懒散拖延。追肥皂剧、刷微信微博、玩游戏等等,已经充斥着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但从没有思考过,也没有意识过学习、求知。以“知足常乐”作为自己懈怠的理由。
其实中国人,自古便有乐天知命、安贫乐道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而这思想已经侵害了几代人了。我们为什么要努力上进呢?其实正如胡适先生所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2
为什么读书?第一,接受前人的遗产。第二,方便读更多书。第三,解决问题,应付环境,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胡适先生,借用《墨子》一书,囊括力学、光学、几何学等等,告诉我们读书就是为了涉猎各个领域,以“杂货铺”的方式来博览群书。同时又借用了达尔文研究生物变迁的例子,告诉我们从书本中可以获取更多的思想材料来源,将知识活学活用。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浮躁的社会,有太多人急功近利。哪个系列涨粉快,我就读哪个!哪个类别吸金快,我就去“钻研”!一天一本书已不足以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了,这类人崇尚的所谓“快速阅读”,无非只落得个囫囵吞枣罢了,其实也在白白地自我内耗而已。
最后还有一点,便是兴趣!列举一例:在图书馆搜寻《墨子》一书时,同时看到了《管子》,与朋友提及,她竟不知管子是谁?我灵机一动,问她“还记得你推荐我听的郭德纲相声《张广泰》第一回,开篇就讲了一个地方吗?” 她脱口而出“妓院!”跟着她回想了几秒,大声回复我“对!管仲发明的妓院!原来管子就是管仲啊?!”瞧,兴趣来了,就什么书都知道了!
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者服于人也”这些话都是中国前代的真理。但是我们要考察这些真理是否合于现在社会的情形,然后来定它们的是非。
孔子说“修己以安人” 从现在回到孔子时代;差不多都是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自己训练、培养、教育好。
这两句话,其实并不在胡适先生阐述的同一章节中。之所以把它们综合评论,皆是我自己内心的一些感触。
如同很多年轻人一样,现在的父母,催婚、催孩子、催二胎……每个人都亲身经历过吧。特别是家里的长辈,仍然会用这些古话来逼你……但同时又像孔子老师说的“修身为本”。
我对于生育问题,一直秉持一个观点“修身方可齐家”。修身就是将自己训练好,培养好。齐家才是让小孩出生,让家整齐!这是有一个客观的先后顺序的。正如一个发小的母亲,在发小还未上学的时候,每每全家欢乐日出游,但凡是发小或者他爸让妈妈有一点儿小的不愉快,妈妈便会立即回家,不顾及丈夫及孩子的心情,立即终止游玩!导致发小从小抱怨“既然不能满足我,干嘛生我?”,这无疑对他的童年造成很深远的创伤!试问这何尝不是未修身而酿成的恶果呢?倘若当时发小母亲,先训练好自身的情绪掌控能力,培养自己先别像个孩子,一生气就撒腿跑掉,那发小肯定也能获得一个温暖的童年。
4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书中,胡适先生列举研究《红楼梦》时的诸多假设。有说此书映射满洲官员,林黛玉暗指康熙年间史上一个有名的男人,薛宝钗、王熙凤和丫头们暗指历史人物。还有说贾宝玉指满洲宰相之子纳兰性德,丫头们和亲戚姐妹们代表府上一班文人清客。同时,胡适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即作者自传!贾宝玉就是曹雪芹,此书写的就是曹家的家事!一家三代4人做江宁织造,把持50年的故事!
而针对这方面的求证,胡适先生则小心地考证了如下几点:1 曹雪芹于《红楼梦》之外,还是否有其他著作? 2 他的朋友以及同时代的人,是否有关于曹雪芹的著作?3 祖父曹寅,有多少材料记载了他当时的社会地位?家里多有钱?多么阔?是否真能招待皇帝四次?而当胡适先生详加分析后,最终认定此书也只不过是自传!虽然没有推翻假设,但是至少证明了小心求证的重要性!
其实,就《红楼梦》一书,我个人也是很爱的!正如开卷诗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目了然!这本就是曹雪芹的一篇自传!而这里最让我们肃然起敬的便是胡适先生,多年潜心研究,经历一番材料的搜集,最终著成《红楼梦考证》!而这,又不禁让我联想起当年电视剧红楼梦在拍摄之前,剧组先后开展了两次演员学习班,同时学习琴棋书画,陶冶自己的情趣!而这些在今时今日,已几乎不会看到了!
而我自身而言,在原著的通读以及影视剧的观赏影响下,于今年端午节假期,也亲临北京宣武区按照原著建造的大观园。有凤来仪的清雅别致,红香绿玉的闺阁粉妆,蘅芷清芬的轻柔淡雅,杏帘在望的世外桃源均是别具一格!而红楼四大美景之我最爱的"史湘云醉卧芍药茵"就发生在红香圃……走在石子小路,身心倍感怡然……仿佛我就是大观园中的姑娘小姐,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品茗吟诗,抚琴作画的梦境!眼前的画风恍如隔世……
写在最后的话:
最后,对于这本《胡适谈读书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可能我个人看到的地方还很片面,总结的感悟还不够全面,但是这本,却是我近期读书以来,少有的一本精彩之作……或许有人会觉得文学类本身就比较枯燥,但是正因为如此,方能平和我们的心境,净化我们的生活。我们现有的社会太过于浮躁,人人均是急功近利的,希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学,让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
最后,你会发现,书和胡适,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