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的阅读回顾
原来,缘分也可以用来形容与一本书的遇见。是的,阅读也是需要一些缘分的。
给书拍照也是一件乐事
感恩与书的缘分,虽然我读的书还很有限。
阴晴不定、高低不平的生活里,多亏有书,便有了一个逃顿的角落,多了另一些颜色。
在我看来,读书不是因为它有多高雅,而是因为人生有疑问、生命有困顿、生活有一个个的难题要解决、要应对,得在人生海海里寻找救生圈、自救。
人生难题那么多,不可能总是去麻烦、打扰他人,即使至亲、亦或好友,也不合适,人都各有各要念的经。怎么办?唯有自救。那对我来说,最好的自救药之一便是读书。读书,至少能帮助我度过难关——对,是“度过”,不一定是“解决”,但是,“度过”很重要。
梁文道说:“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我喜欢这些话。
当然,很多时候我读书也没什么具体目的,尤其近些年,更是随心顺意,凭爱好,由心境,漫游似地“乱”读,且时常几本书同时读。
我读的书还很有限,尤其相对于书籍的海洋,便更是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不过,读过的那些书,如同食物和良药,吃完后,不见得具体记得吃了些什么,但它们的营养、精华,点点滴滴地融入我的身体、血液里,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滋养和救赎着我。
如果没有书,就断然没有今天的我。是读书塑就了今天的我,包括外表与灵魂。当然,这并非说现在的我有多好,而是确实没多好,因为读的书还不够,只不过一定比若是不读书的好,好很多很多倍。
在我生命的暗夜里,多亏有书,无条件、随时随地向我敞开怀抱,不离不弃地陪伴我、抚慰我、拉扯我、照亮我、度化我,给我力量和勇气,让我看到暗夜里的亮光。
书,是岸,是星光,是荒野里的一盏灯,是悬崖绝壁上可能救人一命的枝枝桠桠,是灵魂的避难所。
书,是抵达,是救赎,是精神的出口与桃花源,是心里面最深处的神袛。
书,让我瞭望到广阔无垠的天空,带领我抵达眼光和脚步不能及的远方,引领我探寻时空的深处远处,带给我数不尽想不到的惊喜,遇见况味纷杂、样态多姿的人生,遇见高尚美妙伟大的灵魂;让我看到善与美,也看到恶与丑,看到有限,也看到无限;教我学习辩证地认识和宽容地理解这个复杂无常的世界,认识自己,习得独立思考、辨析大是大非、选择判断、行拂有所为的能力……
我的书柜一角
有个印象很深:有一次梁晓声先生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他眉头微锁、字字句句、笃定深沉地对卫视记者说——正是因为读书,让他得以在那个特殊的十年里,拉开了与那个时代的距离,保持住了“你是你自己”,少有地未卷入那个时代几乎人人卷入的大潮中去——听到这时,禁不住眼泪要流出来,那是读书的效应啊……
我喜欢买书,喜欢书店,喜欢在书架前徜徉、浏览。流连于一排排、一摞摞的书前,哪怕只是看看书脊上的书名、作者名,看看书的装帧,摩挲着带着铅字的纸张,也觉得心中舒坦、满足。
2022年,跌宕、不平、让我刻骨铭心的一年。一年里,多亏有书的陪伴、抚慰、支撑与救赎。感恩与书的遇见、缘分。
@《造房子》
作者:王澍
@《一生的远行》、《彼岸印迹》、《风风雨雨一百年》
作者:季羡林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作者:钱穆
@《哲学·科学·常识》等陈嘉映三书
作者:陈嘉映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作者:奥尔罕•帕黙克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作者:丰子恺
@《宅兹中国》
作者: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第一、第二卷和导论)
作者:葛兆光
@《西方现代思想史》
作者:罗兰•斯特龙伯格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作者:刘瑜
@《人生海海》
作者:麦家
@《往里走,安顿自己》
作者:(美)许倬云
@《把自己作为方法》
作者:项飙 吴琦
@《人间杭州》
作者:吴晓波
@《四大圣哲》
作者:(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日式庭园》
作者:(英)索菲·沃克
人生一世,能陪你走到尽头的,除了山川日月、大海星辰外,大概便是书了。
虽然读书数量还极为有限,但有书陪伴,随心可读,便是好事,有时候哪怕只是想一想床头、沙发、书柜里的那些书、那些作者,心里也觉得一种莫名的舒服、愉悦。
生活鸡零狗碎,十之八九不遂人意,感恩有书陪伴。感恩书籍,感恩那些了不起的作者和译者。
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