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随着支付宝向用户推出个性化的“2017支付宝年账单”,其与芝麻信用合谋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权问题,也被推至风口浪尖。针对这场争论,如果按我以往的直观感受就是,未来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于是乎,在以后我们使用类似APP或者网络平台时就要多留一个心眼。可当你学了经济学,思考的角度就会多了一个角度。
1、谁用得好最终就会归谁
这里要引用下科斯定律,它的含义是一项资产、一项资源,无论开始的时候归谁所有,掌握在谁手里,只要交易费用足够低,它就会落到——而且应该落到那些更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的人手里面。因为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有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倾向,谁用得好就归谁,谁避免意外的成本更低,谁就负有更大的责任。 因此,个人隐私也遵循这个规律,谁用得好最终就会归谁。今天由于电子技术的普遍使用,社会积累了大量关于个人活动的数据,我们今天跟谁在一起,听了什么,看了什么,自己说了什么,买了什么,准备要去哪里,对什么感兴趣,下一步的人生规划是什么,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什么,都已经早就暴露无遗了。一方面,人们会感觉到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了莫大的威胁,保护个人隐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们也时刻想了解这些数据,以便为我们的决策、生活便利提供方便。但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大公司的数据挖掘与整理,我们个人能利用好这些数据吗?
2、大公司才能利用好隐私数据
虽然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极大丰富,数据使用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实际上,原始的数据是没有价值的,至少说是很难使用的。数据必须经过分类、整理、清洗、对接、评估,它们的使用价值才逐渐增加,而这些工作都是要付出实质成本的,只要是这样它们就不会是免费的。特别指出的是,数据一旦借出去就不存在还回来的可能了,它永远在别人手上了。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在分享数据的时候,要远远比分享电脑和手机的时候更谨慎。所以比较好的办法,是先由大公司和大公司之间分享数据。因为一般而言他们的行为会比较审慎,他们担负的社会责任会比较大,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技术和规范都比较先进,出了问题追究起来也比较容易。
3、保护隐私暴露也有好处
个人隐私信息早就暴露了,除非你拒绝使用智能手机,拒绝利用互联网技术,拒绝使用电子支付,而且拒绝上街,因为街上都是摄像头,而且都配备了人脸识别的技术了,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其实,隐私暴露也会带来重大好处,就是人变得可信。大数据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各种状态,尤其是他工作、交友、收入、支出等信息,判断一个人的信用。 而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信息被采集,自己的行动受到某种监测,自己的信用受到评估以后,他也会有积极性矫正自己的行为。这时候一个人的信用程度不仅会被彰显出来,而且会得到进一步的有意识地提高。全民的素质、社会的和谐、人际的互信,都会使得整个社会的交易费用下降,效率提高和财富增长。
这些年,由于我们国家对隐私采取了比较宽松的个人保护政策,也因此才有了“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新四大发明的诞生,而今天的电子商务、大数据也已成为我们国家后发制人的重要基础。停留过去观念,也许你会认为这是最坏的时代;提高认知水平,你反而会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