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农历戊午年,我出生在一个幸运的年份,能与改革开放同龄,亲历一个时代的变迁。
大概因为属马吧,我对马的形象独有情钟,帅气、洒脱、气度不凡。
我的童年没什么课外书,学校里新发的语文课本就是我心中的故事书。每一篇都会拿来反复阅读,不敢说精思,但必定会熟读。在我眼里,课文也分层,粗略地看过目录,翻看课文里的插图,优先选择趣味性强的阅读,依次把所有篇目都一一读过。有的课文会反反复复阅读,细细揣摩其中滋味。
《小马过河》是小学的一篇课文。当时,使用的课本文中插图都是黑白的。在我眼里,文中的马,就是一匹小白马。
一天,小白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磨面,一条河挡住了它的去路。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犹豫着不知道能不能过去,正在犯难,看见附近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就跑过去问牛伯伯,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说,“水很深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跑回家去问妈妈,妈妈说:“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抬起前蹄,小心地踩进河水。当他走到河中央的时候,河水淹到了他的大腿处。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小马趟过河,飞快地跑到了磨坊。
现在想来,小马过河倒像是个隐喻。四十年来,我们在步步摸索中奋力前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粮票、不包分配、商品房……步步前行,点点探索,没有现成的答案。前行路上困难重重,问题种种,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发展中的问题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这一声叮咛、一句嘱托。
转眼,人生四十,中年已至。孔子说,四十不惑。不惑,大约是深入思考与生动实践的收获吧。我常常想,改革开放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还记得我的大学梦,夭折在中考之后。听大人们说,虽然现在的大中专毕业生还能分配工作,用不了几年,就要取消分配了。十来岁的我无法想象,不包分配,该如何就业。现在看来是有些多虑了。
四十年,时光流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变得稀松平常。四十年,我们用双手改变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还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说四十年前的开放是一种姿态、一份眼光,那么,今天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是一种胸怀,一份自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个人和时代牢不可分,个人同国家紧密联系,是每一个中国人清醒的认识。中国梦正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把个人同祖国紧紧联系的精神脐带,给予我们从心而动的力量,为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