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择评价一种人最珍贵的品质,我选择勇气。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先生敢于用文字直面那些残酷的社会现实,毫不避讳地揭示人们的悲苦,他没有选择粉饰、忍受和忍耐,而是以积极的姿态和勇气直面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面对困境和苦难时找到出路。在作品刻画的人物中,有些人因为深深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和痛苦而终日哀痛,有些人却能够从中看到希望与幸福。哀痛者们,是那些深受社会压力和苦难折磨的人,他们目睹了社会的黑暗,亲身经历过物质匮乏、人际关系的薄弱和心灵的孤寂,在他们眼中,人生只是一连串的痛苦和委屈,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无法自拔,正视这种痛苦的体验,唤醒他们对社会的思考和呼喊,并使他们成为了改变社会的力量。幸福者们,懂得在混沌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愿意付出和关爱他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善意去温暖他人的心,并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实。
勇士的勇气来源于对现实的洞察。他们用锐利的眼光洞察社会的腐败和人们的苦难,勇敢地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无奈。他们深刻理解到,只有面对现实,才能真正找到改变的机会,逃避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只有勇敢的面对现实,才能走出困境找到出路。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人生就是一场不停的、无情的战斗,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就应该经常和成千上万的无形敌人作斗争:要击退自然的伤害力,乱七八糟的欲望,见不得的思想。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麦家《人生海海》,主人公一生历经坎坷,却活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既然每个人都跑不掉逃不开,那不如去热爱生活,以积极的态度、不屈的信仰、恪守的尊严和秉持的善良,即使是充满苦难的生活,也要在苦难中活出人性的高贵。
《活着》中福贵是悲剧的化身,却仍然历经劫难后坚强的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每个人活着都有一个目标,都有一股推动自己进步的力量,但在某种程度上看来,与其说是目标支持着生存,不如说是为了活着而不断的寻找目标。有些人没有看透目标与活着的本质联系,追求生活的意义,愿意以死来实现人生目标,虽然令人肃然起敬,但却没有领悟到我们为了活着而活着的生命本质。
《平凡的世界》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示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困呐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信念。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女孩问道: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 得到的答案却是:Always like this。 非洲草原上,一匹野马被吸血蝙蝠吸走了少量的血液,但野马却感到愤怒并采取了强烈的行动去狂奔,最终导致野马的死亡。也许面对生活不如意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在乎,接纳一切,允许一切的放生。冥想已成为社会大众缓解压力的一种流行方法,其就是通过将自身注意力温柔的转移至自身呼吸,减轻外界对大脑的刺激,从而获得精神的放松。《次第花开》一书讲到:“我们若能放松下来,不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看得至关重要,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修行上,生活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糟”。市场上各类心理学书籍都在宣扬与自己和解,允许一切发生等理论,全都指向一个主题,那就是认清世界和人生,勇敢的体验它。
哲学家罗素:当你去思考幸福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不幸福,当你不去管它,专注于外界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幸福。我们都有内省病的倾向,对于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世界,内省者却转过头来只盯着内心的空虚。所有最幸福的人,过的都是忙碌和孤独的日子。
在这样一个内耗的时代,我们不要去抗拒一切,而是应该锻炼好身体,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和喜欢做的事,将注意力转向外部世界,勇敢努力的探索,面对时不时的负面情绪,接纳它,淡然一笑,轻轻的将它放在心底,写出来,说出来,观察一会,就不要再去思考它,纠结它,转而投身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且有意思的事。就像《水手》唱的那样,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当秉持体验的态度对待世界与人生,接受其不确定性,活在当下,极其认真的感受每一个有趣的日子。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