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阴沉了几日,昨日忽然一阵大风刮来让人顿感清爽,今天便是暖融融的阳光奇袭,阴云不复存在。
就像这样一个清爽的下午阳光下常常会觉得自己年轻的像个中学生一样,回到了那样一个时代,创造力丰富的像杯中刚刚腾满的冰可乐,生活无限延伸也能量充满,觉得自己可以想到什么就能做到什么。
在我父母与我同领那个年代里,上了大学的目的是包分配工作,体面又舒适,接下来工作单位还会按照职位大小和人情关系分配房子,贷款是什么?房租是什么?因为父母辈的优秀,或许我不太懂那个年代的大家都是如何度过,或许也有竞争和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坚持。曾经,我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想要回到那个时候。
在周围人眼里总是认为我小而简单,前6-7年那些似乎因青春期而叛逆的年龄里,有时候我甚至会为了这一张略显不符与年龄的幼稚脸而恼怒自己,不喜欢因为像孩子而被人看扁的自己挂着倔强的自卑。记得一次去奶茶店——那时候的青春仿佛都是在贴满心愿纸的港式奶茶店里度过的,老板娘听到我和同伴的谈话内容似乎是关于人生的哲学什么的(内容早已忘记是什么)而认定我们过于早熟。在此之后的每一次我几乎都会有意的去表演属于外表的那份或憨态可掬或简单活泼——表演那原本就不属于那时自己的感情,为了躲避别人的评价。
在诸多环境中,自我的认知里,所有年龄段的纵向对比都是为了提现自己的些许优势,有人觉得和我对比使自己显得年轻,又有人则为了凸显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我从不喜欢与别人对比年龄,年龄不应该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东西,更不应该是因此看轻一个人的原因(当然什么原因都不是你看轻别人的理由)我想起了之前在家乡的一次职场面试经历,在一位人事部的先生将我带进会议室之前的路上,询问过我年龄后的口吻变得有写不屑,这我本来并没有察觉,只是在把我交与另一位工作人员后他用了“把小孩带上来了”等形容,这可能在一场平等的针对面试的严肃环境中对一个刚认识不足五分钟的陌生人来说不是一件让人觉得舒服的话语。
在生命的倒计时中,年龄带给我的我希望它不只是衡量工具,诸如30岁年薪多少有无房车婚姻和孩子,60岁退休金多少孩子如何等等。它应该是表现生命质量的东西。我希望自己亦同他人都能冲破时间和年龄的枷锁,生命质量不应该是这个年龄段就应该怎样就应该如何,也不是两句话可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