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应了群友的分享后,我在群里给大家留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最初感受?
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纷纷作答,综合了大家的回答,我结合案例做了一个系统的解答。
我用其中一个朋友的案例修改一下来说明:
当我们带孩子去商场,孩子看到那么好玩又好吃的东西,一会儿跑过来看看糖果,一会儿跑过去摸摸玩具,我们跟他说了好几次不要自个儿跑开,他完全听不进去,说了孩子几次之后,我们就发火了,大声地呵斥孩子,狠狠把他拽回来,紧紧地拉住他的手。
在这个过程,我们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呢?
刚开始看到孩子自个儿跑开的时候,我们可能很担心或者害怕孩子会走丢了,然后跟孩子说了一两次叫他不要自个儿跑开的时候,我们可能变得很紧张,当发现孩子还是没听进去劝告,我们可能会产生失望的感受,然后想要教训或者惩罚孩子,我们开始摆出愤怒的姿势——大场呵斥、狠狠拽住孩子。
那么,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最初是先产生了担心、害怕、紧张的感受,当想要教训或者惩罚孩子时,生气的感受就发生了。
生气是属于次要感受,是追随在最初感受之后的,它的起因是我们想要给对方一个教训。
当最初的感受得到表达之后,我们往往并不容易会产生生气的感受;而当最初感受被压抑或者得不到表达时,往往很容易就转变成生气、愤怒、怨恨。
如果我们经常用最初的感受来表达自己,孩子或对方很容易会看到自己的行为带给我们的影响,从而更愿意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颗利他的善良种子,尤其是孩子对父母。
例如:这里人这么多,你一个人跑开了,我好害怕你走丢了!
当孩子听到我们这样的表达,是不是会更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呢?
而如果我们经常用发火、愤怒的方式进行表达,孩子或对方的注意力常常会转移到自我保护上,因为他们感受到被指责。
只要我们尝试去观察自己的言行,很容易就能在生活中验证上面的理论。
这些最初感受,是真实地发生着的,只要我们尝试去觉察自己的言行,就能很容易地感受到它们。
或者,我们可以常常问问自己?在看到(或者听到)#####的那一刻,我的最初感受是什么?是害怕、受伤、尴尬、担心还是难过?
而酸、麻、累、痛……等等生理层面的感受也是最初感受。
了解自己的最初感受,并将它说出来,在很多情况下都会让我们达成改善孩子(或他人)行为的目的。
而我们就无需大动肝火了。
其中一个朋友还补充了重要的一点:当我们多多表达我们的最初感受,孩子也从中学习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否则他们也可能和我们一样只会表达生气,愤怒,而忽略了自己的最初感受。
有一个朋友跟我开心地分享:虽然那些技术现在还运用不好,但我可以做到表达自己的最初的情绪。最高兴的是儿子也会跟我表达情绪了,有时候他说出了他的最初情绪,我的情绪就跟着散了!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上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