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整理自《金字塔原理》|第二篇:思考的逻辑
很多人在整理报告时很容易杂糅材料、堆砌知识点,却无法形成完整、具体的概括,作者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很多例子,对照以下的观点时配合服用书中的例子也就更容易理解。
但是,看例子也需要脑力消耗的,所以下文中,我抽离了例子,用简洁的语言来总结归纳我所看到的“思考逻辑”,也用来提醒自己未来如何使用
(p.s.文章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仅作个人读书笔记使用)
一、如何分组?
1、寻找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检查逻辑顺序是检查某一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手段。当你遇到任何一组归纳性思想,需要找出其真实意义时,一定要快速浏览一遍该组中的全部思想,去发现其中的逻辑顺序。
2、如果没有发现,检查这种分组的基础(过程、流程、结构、类别),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
3、检查组中的思想,发现共同特点,并根据此归纳、分组,然后使用逻辑顺序。
二、如何概括?
1、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提炼具有逻辑性、创造性思考的话)
-对其进一步评论(演绎法)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类法)
2、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总结句概括的是依据论点所产生的影响,亦可以根据论点反推是否能够概括出总结句。
3、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清晰地解释你的意图。
----
总而言之,条理清晰的表达行动性思想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项艰难的脑力劳动,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就会给读者造成极大的阅读困难。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努力完成这一艰难的过程:
先用明确的词汇、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从一系列结论中得出一个推论,也需要进行一个类似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会更轻松一些。在这一过程中,你要做的是尽力从一系列相似的语句中发现其隐藏的思想、概念、意义。
三、如何检验自己的分组(总结)?
这些思想都具有某种共性,而且是以这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仅有的一些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是该组思想的共性所隐藏的意义。
这些思想都是为了实现某一结果而必须同时采取的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表明采取以上行动后产生的直接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