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第一节:藏象概述
课程总结:
一. 含义
脏:1.内脏 2.内藏:藏于躯壳之内的内脏 3.藏:精、气、神
象:1.形态:人体内在的形态结构 2.形象:有诸内必形诸外 3物象:内脏与自然界相互关联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内容:
1,五脏: 肝,心,脾,肺,肾
2,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三.形成
1. 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2. 长期的生活观察
3. 反复的医疗实践的积累与总结
4. 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 特点
1.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 具有时空观念的结构功能模型
重点记忆第二点,藏腑的内容。另:中医的脏腑不同于西医的具体的脏器
思考题
1. 为什么胆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
胆具有二重性,即是六腑,又属奇恒之腑。一方面,因为胆在形态上中空有腔,形态特征与六腑相同,故属六腑之一。另一方面,胆贮藏的胆汁,为精气所化,为中精之府,主决断,参与精神活动,功能与五脏相似,不直接传化饮食物,功能均异于六腑,又为奇恒之腑之一。
2. 中医的脏腑就是西医的器官吗?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中医学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辨的思维方法,决定了藏象学说具有重宏观,轻微观研究,重脏腑功能,轻形态结构的特点,对脏腑的认识,详于对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组织之间联系的观察研究,略于对具体形态结构的细微剖析。藏象学说中一个脏的功能可能包含着西医解剖结构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而现代医学的一个脏器也可能分散在多个中医脏腑中,藏象的本质是一个以系统功能为主体的多元化实体结构。综上,简单来讲就是西医的器官不能直接对应中医的脏腑。
3. 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和特点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大多是胸腹腔中内部组织比较的实性脏器,其共同的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五脏“藏而不泻”,“满而不实”,五脏以藏精气为主,精气宜保持充满而不直接排出体外。
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大多是胸腹腔中内部组织中空的囊状或者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六腑以传化物为主,饮食物必粗不断地在六腑中传导变化。
知识点梳理
1. 五脏包括哪五个脏?
心,肺,脾,肝,肾
2. 六腑包括哪六个腑?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3. 奇恒之腑有哪些?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4.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
共同的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五脏“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5. 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
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6. 脏腑表里对应关系?
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
7. 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8. 藏象学说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古代解剖学的认识。2.长期的生活观察。3.反复的医疗实践的积累与总结。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9. 藏象学说的特点有哪些?
1.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2.具有时空观念的结构功能模型
9.“以象测藏”是什么意思?
通过观察外在的征象来研究内在脏腑的活动规律,认识其本质。诚如《灵枢经•本脏》所言:“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