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了卡梅伦.韦斯特的《24重人格》这本书。这是一部伟大的心理学著作,这本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觉察、理解和安顿我们矛盾、纠结和多面的内心世界。
缓缓合上书本,我顿时领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与自己达成和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比如,苏轼写完《定风波》,完成了从清高的学者,到豁达的东坡居士的伟大转变。当他口中吟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时,与自己的命运达成和解,他融入了惠州的生活,下地干农活,与农夫在田埂上聊天,发明了东坡肉……至此,人生境界大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地库。打开门,挖下去,拂去尘封的蛛网,清理旧物,让阳光照进暗室,从此让那里宽敞明亮,这也是一种责任。为自己的每一种情绪,和性格中的每一个不同面,起一个美丽的名字。每天睡前跟他们好好谈谈,夸夸那些勇敢的,安抚那些委屈的,鼓励那些胆怯的,感谢他们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一直为了保护你而做的努力。下回当我满脸通红,嗓门儿提高,随时准备拍桌子时,让自己的愤怒随意放肆时,我不必强压怒火,用理性克制它,我可以直面它,盯着它的眼睛,双手按在它的肩头:亲爱的情绪,我看到你了,我保证重视你的感受,认真对待你的情感诉求,为了我们共同的健康着想,我请你先消消气,平静一下,我们可以商量,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当我看见孩子,堆了两天的臭袜子时,我不会一上来就指责:“你怎么又不按时洗袜子!”而是,用手指戳着他的小脑袋瓜:“你那小邋遢鬼的一面,这会儿又坐镇,给你当狗头军师了吧!我要大声,把你勤劳的小管家叫出来,他总是能把你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因为我懂得,一个孩子也有多面性,他有贪玩的天性,有调皮的时候,也有认真、上进、乐观,善良的本质。认识到这些之后,我就深刻地理解了,一个有点调皮,偶尔偷懒,甚至不那么“听话”的孩子,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好孩子。
爱,就是全部的接纳,与他的每一个不同角色,和谐相处。当我能更好的爱自己,才会有能力爱他人。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