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化课程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我们都知道从小学到中学都加大了传统文化的考核。传统文化的学习绝不仅仅达到读读背背的目标,而是通过这些文化瑰宝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一代。
前教育部副部长说: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主体。通过语文学习方能了解、传承、弘扬这三种文化。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课程倡导大文化课程。根据孩子的特点,在不同年级日日诵时间开展不同的经典课程。从低段的花木兰到高段的王维、苏轼。把这些伟大的人物带给孩子,让孩子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文化的力量,人物的精神世界。
当然,历史是为今天服务的,不是为过去服务的。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背诵是低智力的学习方式,没办法让孩子真正地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来自文学家的生活、来自他们的思考。我们要回到写出那篇诗文的那个情境、那个城市,让孩子通过古人的生活方式,丰富完善今天的生活,让今天过得更诗意、美好。
《木兰辞》是北朝民歌,故事的流传千年而不衰,讲述的是木兰不忍年迈残疾的父亲征战沙场,决定割掉长发,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多年的军旅生活。木兰一边隐瞒身份,一边伙伴们一起杀敌。最后花木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家。故事中我们能读到花木兰的孝顺,勇敢、智慧、谦虚。对于小朋友来说,我们并不是要把花木兰身上的标签让孩子们记住。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让故事让成为孩子成长的养分。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故事到底带给他们什么?花木兰这个人物对孩子的滋养可能会聚焦于哪里?
在《花木兰》中我们看到了“寻找自我”。在《花木兰》中可以看出替父从军,不止于孝,更多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花木兰用勇气在追寻一个“独立的我”这是古老的故事展现的新意义。木兰从军不仅仅是为了责任,而是寻求自己的价值。
因此除了花木兰体现的家国情怀是厚重的历史传承之外,花木兰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自我突破的勇气也是重要的文化价值。而这些正是我们想通过文化滋养带给孩子的。
上周二年级的孩子们完成了《木兰辞》的挑战学习,通过朗读,视频,绘画内化对故事的理解,以丰富浸润的方式感受文化,传承文化。
孩子能通过手绘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