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一些自以为是别人主的人,其实比起别人来,还是更大的奴隶。”枷锁的存在是相对于自由来说的,正是对自由的追逐,让我们有了套上枷锁的感觉。现实中人这一生追逐的自由总结起来可以归为心灵自由、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财务自由:有足够金钱养活自己和家人,需要用钱时不发愁;时间自由:有可支配时间灵活安排工作、休息和娱乐;心灵自由:跟随自己内心,不让梦想憋屈。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们追求的自由与此并不矛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站在人本是一个相互独立、自由的个体的角度来说的,他默认人是自由的,然而人从出生起就不是绝对自由的,因此,在满足这些欲望、需求的同时,人会追逐自由,不被这些需求挟持的自由。就像是拔河绳的两端,一端是需求,一端是自由,是服从欲望还是寻求自由,是服从感性还是服从理性,我们满足需求的同时在追逐自由的最大化,寻找需求与自由间的平衡。为了更好的满足这些需求,我们人类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对这些需求的满足。美德只是眼光长远的利己主义。例如善良、勇敢、坚持等优良品质,我们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告知我们应该具备某些品质,摒弃某些不好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就像是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他一旦被我们接受,就会像一个标签粘贴在我们身上,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这些标签的设定时,我们的大脑就会短路,陷入对自我的否定和不认同中,我们会重新审定自身的行为与设定,重新建立崩塌的价值观,经历了这样的蜕变后,我们会觉得自己对自我的认知又更深了,又进一步发现了自我。在我们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建立或粘贴的标签越多,以后需要重新审视的机会就越多,我们会经常发现可能从小建立的某个认知突然在另外一个时刻被证明无效、三观被震碎,我们亟需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否则自我将陷入迷茫和否定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这样的打破与重建的过程中,直到我们老去、死去。而这些被我们打破、撕碎的标签就是附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越是真心诚意的相信什么,就越是会被现实无情的震碎,身上的枷锁也越难以打开。等到我们打开无数个枷锁后,我们疲惫不堪,我们手足无措,我们的心越来越封闭,我们越来越难以相信,我们变得小心谨慎,以免踏入另一个雷区。信仰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我们不再会有坚信的东西,只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从不再内心轻易地确定与相信。我们的想法和说话变得越来越中庸,任何话不说太满,任何事没有绝对。别人说:你看,它好像变得成熟了,我说:我只是找到了自己与现实间的平衡。
追求自由和平等是人的本性。卢梭将人的自由分为自然的自由和社会的自由。自然的自由是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从出生开始就享有的自由。为了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获取更大的生存优势,人类发明了社会团体,以国家的形式结合起来,牺牲一部分自由换取更大的生存优势,这种状态下的自由就是社会的自由。现今的我们从出生起就与国家签订了契约,摆脱了自然生存的压力,换取社会的自由。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从出生起就不是绝对自由的,从自然的自由过渡到社会的自由,我们摆脱了自然环境施加在我们身上生存的枷锁,却套上了社会环境施加在我们身上的更多的枷锁。
首先,国家赋予了我们公民的身份,我们从出生起就与国家签订了契约关系,受到来自国家的保护,也接受来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政治权利与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保护华侨、归侨和侨誉的权利和权益。)我们从出生起接受国家赋予的权利,套上国家施与的枷锁,当我们还是个孩童时,心灵世界尚未建立,财务能力暂时没有,在父母爱的庇荫下,我们牺牲一部分时间自由建立心灵世界、获取财务能力。这种建立和获取的效率视父母的能力而定,越是社会底层的父母能获取的资源越少,这种转化能力和效率也就相应最低。当我们慢慢长大,我们被告知规则与经验,例如我们应该成为一个认真的人,我们应该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姊妹,我们应该关心自己的朋友和宗亲,我们应该友好的对待陌生人,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被告知应该像信仰般接受的规则,却从未被告知一旦有人打破这种规则,自己应当如何?是你不仁我不能不义?还是你不仁我则不义?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当我们长大、独立了,建立了心灵世界、获取了财务能力、拥有了自由时间,我们就开始追求心灵自由、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然而我们的心灵早已被国家、家庭、社会赋予了太多的枷锁。等到我们打破它,建立自己与现实的统一和平衡,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时候的我们是心灵自由的。一旦我们发现了、决定了自己所想所要,我们又一次背负了自我意识给定的枷锁,从某些角度来讲,寻找内心想要并持续追寻未尝不是另一种枷锁,只不过这次是我们心甘情愿背负的。人是一种有感知和理性的存在物,这种品质使其规避痛苦,寻求快乐,它渴望幸福,也即一种更多体验快乐而非痛苦的稳定状态。有所求并为之努力,牺牲与收获这种状态下,我们一定程度上也是自由的。拥抱并享受这种自由,是我们今后生活中的持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