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始,人们凡举秦,必不离暴;秦之暴,必言秦皇之焚书坑儒。
然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焚书坑儒”这件事本身就一直有争议,而且极有可能是后世史学家刻意抹黑秦始皇的,具体例证如下:
首先,“焚书坑儒”并不是一个连续发生的事件,而是互相独立的两件事,它们之间间隔好几年。
“焚书”事件发生的背景:
有一次廷议,就是朝会,一个叫淳于越的儒生上书倡议废除郡县,恢复分封。而当时秦朝自孝公用商鞅之法设置郡县制度已经140多年了,且当时天下初定,六国复辟暗流蠢蠢欲动,此时提出废郡县、恢复分封定然遭到秦始皇的反对。
此时,丞相李斯进言,李斯作为法家代表人物、丞相、郡县制发起者,是论战的最主要战将,他驳斥淳于越这种以古非今的论调,提议焚烧除法家农家墨家医家等实用学说及秦宫保留的书之外所有书籍,这就是“焚书”的起因。
“坑儒”事件发生的背景:
秦始皇曾派方士卢生和候生寻访长生不老药,但是没有找到,这两个方士因害怕秦始皇会治他们的罪,所以就脚底抹油跑了,还不断制造谣言,黑化秦始皇。
然后,秦始皇认为自己被骗了,于是便将方士给抓了,当时儒家有些投机者看到秦皇重法家和方士,而自己的立场和法家是对立的,于是便冒充为方士一派,就这样被抓的也有一些儒生,后来一共抓了460多人,均坑杀,这便是“坑儒”的起因。
秦始皇焚书,但并不是没有保留书籍,他把百家的书籍放在宫内图书馆里,只是不让民间私藏,不然刘邦等人打进咸阳城之后,萧何不可能在咸阳宫内把全国的典籍都给搜集出来,而且,最直接的证据证明秦始皇没有完全烧毁书籍的例证是,如今《诗经》、《尚书》等这些书籍都流传了下来,并没有断续。
反观,满清时期的四库全书修订才是灭绝文化的恶劣事件。
再说坑儒,其实在最权威的史学巨著《史记》中,记载也是十分矛盾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这里面坑的是“术士”,而术士一词本身就不单纯指的儒生,更多的是儒生中讲求阴阳异灾的那些人和方士,通过坑儒事件发生的原因,可想应当指的方士。
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这里却又说诸生皆诵法孔子,为何一本书在不同处记载相同事件却要用不同的表述,这事估计只有司马迁自己知道。
鲁迅曾经说:
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
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其实,之所以两千多年,秦始皇始终背负暴君之名,实际上是因为他得罪了儒生,得罪了读书人,自汉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两千封建中国,都是以儒家学说为正统,自然儒家会把秦始皇骂的体无完肤,而全然不去理睬秦始皇大帝做过的历史贡献。
纵观全球,以一人之力统一偌大疆域帝国,然后修长城、建驰道、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并使之传承千年而不朽者,唯秦始皇嬴政一人尔。
他不仅是中国历史的千古一帝,也是全世界历史中的千古一帝!
大家对秦始皇是怎样看待的,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