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像玉簪花,积极情绪就像阳光。积极情绪,让我们像花儿一样‘开放’。我们能看到更多、想到更多、创造得更多,和我们周围的人更和谐、更亲密。”
这段像诗一样美的句子,很能打动人心。它就来自我正在阅读的书籍《积极情绪的力量》的第4章的开头。
本书的作者芭芭拉.弗雷徳里克森是美国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物。她认为,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人们拓展思维与眼界,可以让你的思想和行动,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并且,主动与别人去建立更好的社交关系。
玉簪花,每晚闭合,清晨遇到阳光,又会开放。人类的向积极情绪,类似于植物的向光性一样。积极情绪,对于所有人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处于积极情绪的时候,思维会变得开放,更愿意去表达。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在半个小时内写出你接下来想做的事情。
然后,再回想一段自己感觉到快乐的回忆,再去纸上写下想要做的事情。
对比两张纸上写下的内容,你会发现,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下写出的东西,会比什么都没想写出的内容更多。
由此可见,当我们被积极情绪包围的时候,思维更具有活力,会产生更多的想法,更愿意去表达。
积极情绪能够开放思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呢?
1.积极情绪增强创造力,拓宽视野
开阔的思维会改变你思考和行为的方式,会产生更多的想法,让更多的行动成为可能。
比如,我让学生写一篇有关体育活动比赛的作文。在写作文之前,我叫学生来到操场上,把他们分成几个组,接连进行了几样不同的体育比赛,如接力跑、跳绳、投篮、跳远等等。比赛后,再让学生回到教室,让大家热情高涨地讨论比赛的情况:你喜欢哪项比赛?哪些人的表现最吸人眼球?你有哪些想法......
通过事先举行各种赛事,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情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写出来的作文就言之有物。假如什么活动都不让他们参加,只在教室里讲啊讲,任你把方法讲得多么清楚明白,也会有许多学生无从下手,只能抓耳挠腮,仰望天花板。
因为,在开放愉快的环境下,孩子们没有压力,想到什么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他们的思维被积极情绪给拓展开了。
2.积极情绪会带来良性循环
比如,当我心情好的时候,工作效率更高。效率高的工作,会让我满怀喜悦,自豪感倍增。这样的积极情绪,又影响了我身边交往密切的同事和学生,他们也都怀着积极的情绪去工作和学习。
3.积极情绪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1)积极情绪的开放思维,打破了“你”和“我”的界限,会让”我”和”你“之间看到更多的联系,最终看作”我们”。
比如,两夫妻在闹矛盾的时候看对方,似乎全是缺点;而在大家心情愉悦之时,对方哪一点都成了优点,这时候,大家面对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而不只是“我”的或“你“的。
这种倾向,在情侣、家庭、朋友等社交关系中很常见。
(2)积极情绪带来熟悉的陌生人。
比如,当你心情愉快的时候,在小区里遇到不认识的大爷大妈、小朋友,你会忍不住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此时,你并不会觉得他们是陌生的面孔,而是变成了老熟人。
(3)积极情绪,让你更有同情心。
作者认为,当人们感觉良好时,更有可能对陌生人表现友好和提供帮助。
这一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我们楼上有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可能平时被奶奶宠坏了,平时,我们向她打招呼,都是爱理不理的。可是,有一天,她从学校回来,跟我一起上楼梯,竟然主动向我打招呼。我双手拿的东西挺多,她还问我要不要帮忙。
我让她帮拿了一件不太重的牛奶,便好奇地与她边聊天边上楼。原来这孩子本学期,从郊区的私立学校,转回了市里的镇中心校,她的老师为了提高她的成绩,安排了一个性格特别好的尖子生与她结对子。那天,她获得了老师的热情称赞 ,说她进步神速,潜力无穷大。得到夸奖的孩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积极的情绪,让她同情心爆棚,竟然主动帮助我了。
看来,积极情绪的力量,也是无穷大啊,竟然让一个不太爱搭理人的孩子,懂得主动帮助他人了。
4.积极情绪,让你和自然的关系更和谐
作者在书中讲到,她参与了7天冥想静修的训练,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注意不到的东西,比如鸟叫声、森林里树下盘根错节的树根,泥土下的物质、积雪下的青苔等等。
这些会感受,让她感觉到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了,那些自然中的生命力物质,都会给她带来积极的力量。
所以,作者建议,当我们感觉到郁闷的时候,不妨去户外走走。大自然一切美好的事物,可以帮助你汲取更多的积极情绪。
我平时也有这样的习惯,每当学习不下去,工作提不起精神时,我就在校园里,或者小区的花园里,跑上两三圈,在绿树红花间放松心情,获得积极情绪的力量。
看来,积极情绪,可以帮助我们开放思维,改善人际的关系,这个观点不是吹的,而是确实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