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这是三毛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我记得我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在一辆公交车上,有许多中国人,他们手上都拿着手机正在浏览着什么。可是镜头一转,有两个外国人都在拿着杂志专心地看。虽然我觉得这幅漫画在某种程度上有贬低中国人的意思,但是确实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各种信息,手机仿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我觉得可能很多人都如我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一样,经常浏览的是一些八卦新闻。我也记得前段时间炒的火热的鹿晗与关晓彤的恋情,基本上我随意打开一个网站,都会弹出有关他们的消息。但是,同一时期内,91岁的抗战老兵金力堂逝世。1943年他被日本兵强抓壮丁,负责搬运军火等,在亲眼见到3个舅舅被日本兵杀害后,就逃了出来,在北京密云山区找到八路军。1944年腊月,部队被日军包围,负责掩护撤退的金力堂头部中枪,留下了七级伤残。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70年,当年浴血沙场的战士如今在世的已不足万人,许多抗战老兵都相继逝世。而对于这些事,媒体确少有报道。因此有网友说:“老兵护国无人问,戏子屁事天下知”。
很多迹象都表明,并不是我们阅读的量变少了,而是我们阅读的倾向和阅读的方式变了。为什么现在我们可以随处看到许多花边新闻、八卦新闻这些没有多大营养的东西,但是对于我们中国很多优秀的东西,比如儒家文化、民族精神、四大名著等确并不常见?现在很多人写东西,都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而创作。但是,人类的猎奇心理使得与之应运而生的文字和作者泛滥起来,它就像一波洪水推着另一波洪水,无限加速加量。
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坚持着读纸质书的习惯。如果你要问我纸质书和电子书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我也说不上来,同样的传播知识,我们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内容。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通过阅读纸质书获得的益处。在我的圈子里,我仿佛是智慧与敢性的存在,我的朋友们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习惯找我讨论讨论,我总是被分享很多别人的故事和想法,当然我很乐意。在她们眼中,我表达能力超群,与人相处自然,和我在一起她们会获得很多知识和正能量。因为我总是把我最近在看的书籍和优秀的电影讲述一番,再附上我的拙劣的看法,推荐他们去看去了解。当然,大学里总要有一些奖项要去争取,有些活动要去参加,在这个过程中,总免不了成功或是失败,但每次无论结果如何,我总会感觉特别幸运。所以,在我的朋友眼中,我的心态很好,以至于到了给人一种我总被生活眷顾的样子。
由于我所学专业的缘故,总需要了解一些前沿的技术和知识,因此,我常常订阅一些与我专业有关的报刊杂志。当我需要与老师或者有机会和某个研究人员沟通时,不会显得笨拙而见识短浅,当然,我的同学和老师们也常常对我了解的东西表示赞叹。作为一个理科生,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我对历史地理方面的东西知之甚少或是一无所知。但其实,我经常阅读与历史地理有关的东西。我们学校有历史专业,有次和历史专业的几个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时候,谈到三国时期,就随便讲了一下诸葛亮。可能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还会说诸葛亮的许多光辉事迹,但是,我们比较小说《三国演义》和真正的三国历史就会发现,诸葛亮在小说中被神化了。我们所熟知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故事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只是由于诸多因素,诸葛亮就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人。当我说到这点时,老师和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些事情历史专业的学生都不知道,我作为一个理科生竟然对历史如此了解。
确实,阅读一本书之后可能我们并不能立马见到它在我们的生活上和心理上给我们带来的改变。但是,正如三毛所说,阅读带给我们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的内心会感到充实。不论是中国名人还是外国名人都告诉我们,书籍可以给我们带来质的改变。我们不仅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更要好好选择我们阅读的东西,选择那些我们能从中获取知识和营养的东西,而不是只能够满足我们一时欲望的东西!希望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世世代代把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而并不是让它们淹没在时代发现的洪流里!
还是那句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