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2:56睡,6:20起床
下午,我们又透过门缝“窥一斑而见全豹”式的看到了课堂的模样。孩子的爸爸说:“这里的老师心里有爱,胸中有激情,孩子们眼中有光,翅膀上没有被捆住,感觉真好!”(有关运城国际)
每当有人当面问孩子南明旗下学校和她原来学校到底有什么不同时,她就会举一个例子: “原来我最怕去老师办公室,因为,不是班干部的我们去老师办公室,是被叫去挨训和批评的。现在,我和同学们喜欢去老师办公室,是因为课堂上有些问题没时间讨论清楚,在课余时间和老师们讨论问题激荡思维去了。在这里老师是尊重我们的,我们是自己主动地学,自主地思考和探索。”(有关运城国际)
人活到一定高度后,就对己对人对事多了些释然,活得就更从容。反之,则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二、继续读池宇峰《人的全景》(325-335)
层级越高,压力越大,进而导致失误的现象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层级越高,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就越容易出现失误,这类似于爬雪山,所处的海拔越高,氧气就越稀薄,爬山者越容易出现动作变形。同样一个动作,在低海拔可以轻松完成,但随着海拔升高,气温、气压降低,就越难轻松完成。我将这一现象称为“雪山困境”。
是什么导致了雪山困境?
第一,个人存在的短板在层级越高时越容易被放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板和短板,当然在普通岗位上时,由于影响力有限,短板即使对个人有影响,但对整个团队影响不大。不过,当事人在高层岗位时,这些特征或短板就会对团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高层管理人员有其中一项短板就足以导致团队成员间的不信任和秩序的混乱,就像登上雪山高处时,体质稍薄弱点就会败下阵来。
第二,不知有不知无,这种思维局限决定了人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
第三,改变虚弱期使身处高位之人没有机会和时间去改变。
巴菲特曾经说过: “对你的能力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人的成长是一种从模糊边界到清晰边界的历程。而最高效的成长是在边界范围清晰后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每个人都会努力按照“以为的自己”,而不是“实际的今天”去做事。一个人“以为的自己”和“实际的自己”重合越多,这个人在有关自己的事上做出正确决策和判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歌德说过: “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绝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幼年小鸭子,少年多宝豆,青年扳道工,中年知边界。这就是全因模型对人生的总结。
三、继续读邢军纪《让细节放大我们的感觉 文学创作学基础训练》(110-144)
我们写作时会常常遇到这个问题,即除了向生活索取细节外,还要利用知识来支撑我们的文章,用材料和资料说话。
文章中起连接作用的词:
1.补充或强调某种思想
另外、还有、进一步说、再说、此外、再次(尤其、特别)
2.安排时间、空间、逻辑关系、重要性等的顺序
首先、其次、最后、与此同时、后来、以后、终于、几乎、将近、在上、在下、在前、在外、香油、向左(从前、以后、以前、再次、至上、下至)
3.将相对或相反的思想连接起来。
仍旧、不过、一方面……另一方面、然而、虽然、宁愿、相反(即便、甚至、宁可)
4.对一种思想进行强调、使之含义更确切,或扩展加深这种思想。
事实上、事实如此、实际上、确实、加之(的确、不错)
5.补充说明和阐述一种思想。
例如、以此为例、换句话说,具体说来(也就是说、譬如)
6.表示一种思想或事物是另一种思想和事物的成因、结果。
所以、因此、结果是、相应地(由于、由是)
7.表示肯定、强调的特定的口气
当然、可以肯定(绝对、没错
8.概括出一种思想
简言之,总之、归纳起来(总而言之、归根结底)
九连接相同,相似的这种思想
与此相同、相似、同样的(也可以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