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话说的对,每一次的举重若轻背后必然有成吨的汗水和日复一日的积累,绝无二致,更没有什么所谓运气,运气可能让人接到天上的馅饼,却绝对无法锻造出处理事务的游刃有余。
P君,悉尼花旗银行Invest Dep Senior Director,英国裔,伦敦腔,我有幸和其在某公司的上市业务中共事过,180的身高,身材健硕,不是很帅,但是长居高位练就的精干很有味道,Giorgio Armani三件套是固定标配,偏好大红Dunhill领带,Windsor结,GA Cuff-link,Montblanc钢笔,Hermes口袋巾,私人定制的细花皮鞋,从头到脚360度无死角,细节讲究,全无挑剔。光是个人形象这方面,他跟我说:“Your presentation is your name card, it's priceless”,这句我铭记至今,他在一路往上打拼的过程中,有专门的形象顾问,私人医生,每日健身,不管多忙都会固定的游泳和肌肉训练,健身房Fitness First就在花旗楼下,有时投行业务太忙,他都会抽时间游泳几个来回。在上市冲刺的那段时间里,每天平均只睡3-4个小时是家常便饭,还有连续60小时高强度奋战的记录,即便如此,P君永远举止得体,西装每天不重复(他办公室就放着四五套),就是跟在他身后突击的那段时光,才让我认识到什么叫做专业素养,这是一个涵盖体能、精力、举止、穿着、专业等等的综合素质,每一项都需要巨大的时间精力汗水浇灌,这哪是简单的一个大众以为的忙可以描绘的清的,不深入其中,永远也无法明白什么才叫努力。
我妻子的母校澳大利亚Macquarie University是在商科方面是全澳最有名的大学,号称四大的专业培训场所,是WIFI的发明处哦,那的会计专业号称脱皮营,多少学生鬼哭狼嚎、连滚带爬的煎熬,当然我妻子也是其中光荣的哭货,逢考必哭,除了少数天才,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根本没有打工甚至是看个片的时间,从学期一开始就得安排好时间成天学习,即便如此,每门都有恐怖的挂科率,就这么跌跌撞撞的从地狱考出来,拿到学位证,找导师写一封Reference Letter,可以到任何一家银行得到一份正式的工作,也可以去四大得到一份实习的机会,只要踏实肯干,从A1、A2一路到SA1、SA2,能力强的,玩命工作过手足够多的案例,三年可升为合伙人,即便是最基础的年薪百万不再话下,我的不少朋友在Ernst&Young,有两个做的很好,不足五年已经是高级合伙人,年薪约40万澳币,200-300万人民币吧,他们每天的作息是这样,1点睡5-6点起,早餐是咖啡松饼,中午一个三明治或蔬菜沙拉,晚餐一般就是粥或是披萨,剩余时间全部都在成山的文件数据当中,没有周末,即便不是特别忙也会和我一起做个私活,工作部分全是网络电话,和我当面也就差不多三个月一约,狠狠的放松一下,第二天又是那个工作机器,这种工作强度让他们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举重若轻,然后就能接手更多的Case,承担更多的责任,名誉、金钱那真是赶都赶不跑,就这么和那些不如他们努力的人拉开了差距,而巨大的差距只需要把时间机器往后轻移,就可以得知点滴的来处,一样从Macquarie爬出来的兄弟,他们只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文件山数据海之中,仅此而已。
我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是这种既聪明又努力(不是一般的努力),我很幸运有这么一帮始终在努力的朋友,他们大多是草根出身(当然有社会顶层的,那几个家伙更加努力),都是凭着看得见的努力和积累过出了自己的精彩,我是见证人,也是参与者,并身体力行的改写自己的命运并把握它的航向,现在得益于时间记录,我知道自己的努力用在何处,所以笃行待己如仇、挑战极限的力量,也希望更多的同道通过记录看得见自己时光的痕迹,并以一个光彩夺目的形象立于世人面前,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宣布:“哪有什么好运气,老子/老娘的努力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