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如果她小到时候被自己的母亲爱过,然后有一个开放的心灵去看待新的生命,有一个相对还支持她的老公,不用学育儿,就可以成为孩子的好妈妈。你要相信你是最适合你孩子的那个妈妈,你有权利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养育你的孩子。”
这是今天听到、看到,几乎让我流泪的一段话。来自《你好,小孩》一书作者李小萌,她引用的是英国精神分析大牛温尼科特的观点。
的确,做父母的,需要学习、被教育如何养育孩子,更需要被肯定和鼓励。
我们都太想做一个好家长了,却也常常焦虑:市面上那么多教我们如何做的专家、成功典范,但面对自己独特的孩子,到底怎么做好呢?
相信母爱的本能,是我们可以给自己的一个松绑和安慰。
书里还有一些观点,和大家分享:
1、允许自己做60分的家长,而不是90分、100分家长。给自己一些空间,也给孩子松绑。更多时候,所谓的满分,更多的是父母没有做到,却因为虚荣心、在社会中体验到了压力,希望从孩子身上找补回来。
比如最近热播剧《小舍得》中,蒋欣饰演的妈妈,用尽手段地想让孩子上金牌补习班,成为满分的、令人骄傲的孩子。
2、家长要做孩子的“副驾驶”,而不是“驾驶员”,还不能是太唠叨的副驾驶。
大人常常仗着自己有经验,指挥孩子加油、转弯、踩刹车,甚至说“你一边去,我来开”,那车对孩子还有什么意义?
3、理解和允许爸爸妈妈在家里的职能、分工不同。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钱文忠先生曾经说,他爸一辈子没有当面表扬过他、交流也特别少,但他觉得爸爸做得已经够了,就因为他当年考大学,报考的是北大梵文巴利文专业,非常冷门、可能不好找工作的专业,大家都反对。他爸站出来说了一句话“他只要真喜欢,将来找不到工作,我养他。”
父亲的角色就是,当孩子碰到困难不断往后退时,“咣”地有一堵墙把他挺住,是孩子心里的底气和安全屏障。父亲也常常是秩序、规矩的建立和维护者,能给予孩子自信和力量。
而妈妈,更多的会提供养育和情感照料,源源不断地给孩子输入爱的营养。
4、不要让家成为道德的审判场。
要求太严、控制太多,孩子就会有离家逃跑的冲动。大人尚且有懒惰的心思、对自己的偶尔放纵,要求孩子像白纸、圣人一样,太苛刻和不现实。
5、我们可能过分强调了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而当他进入社会,想获得成就时,需要的是合作能力。
不是我把所有人打败了,我就成功了;而是我能跟更多人合作,所以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