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如今倒是越来越不想回家了,只要不回家,早上就能多出至少一小时时间用来睡觉,而不是老早起来赶第一班公交车。
只不过,晚上呆在这里,还是挺无聊的。这种无聊的感觉,从最初来到这里,到如今都是如此。回想刚来这里那些天,在晚上必须呆在这里的日子,我总是在吃过晚饭后,老早就回到宿舍,将自己关在里面,打开灯和空调,玩着手机,看着书。
在那时候我还不时看向窗外,那漆黑的天空还有被黑暗笼罩着的大地,总是让人莫名产生一种窒息感。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一个囚徒,此时正身陷囹圄,不得解脱。而身为囚徒,最想做的,自然是摆脱困境,重获自由,但这坚固的牢笼,无边的黑暗,我又如何能逃离呢。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曾被我念叨过无数次,也以此来劝说过他人,而自己遭遇到问题,却始终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六个字:既来之,则安之。果然是医者难自医吧。
不过慢慢地,我还是在努力去适应的,因为我不知道在这样的环境里还要呆多久,总不能一直带着怨气和迷茫生活的。所以我决定还是要将晚上的时间利用起来,既然晚上确实有些时候不能回家,那么久接受这个现实,把这时间利用起来,干些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我将自己要看的书带来了,我想:既然自己现在的处境不太好,那么不妨看看那些作家前辈,他们在面临此等环境时,又是如何度过的。
我首先想到了史铁生老师,买下了一本《我与地坛》,他双腿残疾,依靠轮椅只能在方寸之地行动,在沮丧到想寻短见之后,渐渐与自己和解,脚不能动还有脑子和手,以及其它器官,这些能让他继续观察身边的世界,并思考着人生和宇宙。
我还想法了苏东坡先生,聪明一世,却屡次遭到排挤,辗转各地,体会着失意落魄的人生。壮志难酬,生活窘迫,但却始终都乐观地活着。并每天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篇篇流传后世的文稿。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应该是我读过最好的诗句吧。做好自己的事,任他风吹雨打,我只管“吟啸且徐行”。
看着他们的事迹,在对比眼前的我,不禁觉得好笑,我这点所谓的“困境”算什么呢,根本不值得一提,如果他们在我这样的环境里,甚至觉得是享福也不一定。只能是我自己内心不够强大,暂时没有面对陌生环境的勇气罢了。
所以在哪些不能回家的晚上,我还是尝试着劝说自己,开导自己。《我与地坛》和《苏东坡传》就这样摆在床头,时不时就拿起来翻阅几下,一个月时间,总算看完了。而内心或许也被他们的经历和抉择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也开始接受眼前的现实了。
那天晚上,我没有回家,也不再急于回家,觉得呆在这里也没什么不好,甚至还能为自己争取一个可以好好睡觉的夜晚。明天早上也不用担心早起问题了。
而在这个夜晚,我在外面闲逛着,那漆黑的街道,几盏不太亮的路灯,路边还有些开着灯的民房,这一切都让我觉得有些陌生,明明已经来到这里,却几乎没有多看一眼,直到此时才留意到它们的存在。
晚风中也带着热气,让身上用汗水渗出,这时候我才注意到路边还有一个大超市。很多人进进出出乘凉,这里毕竟人口不算多,超市生意也有限,我想自己宿舍离此不远,却从未光顾过,便想进去看看。
超市货架里琳琅满目,摆放着各种日常用品,能满足大家日常需求,我当然没有需求,该有的我都有。只是突然看到零食专柜里有瓜子,饮料区也摆放着各种饮料,我便觉得,为什么不买一点拿到宿舍去品尝呢。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无法遏制。
于是从那以后,我时不时就会买一袋瓜子,拿一瓶饮料,在宿舍里吃喝着。有时会刷着短视频,看着网剧,嗑瓜子和饮料来打发时间,这样有时候一不小心就到了晚上十点,困了倒头就睡,醒来就是新的一天。
到这时,关于晚上是否一定要回家,我便不再硬性规定,因为不会因为呆在这里而感到孤独无聊,我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知道即便晚上不回家,自己该干什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度过。
当我坐在宿舍里嗑着瓜子,读完第三本书时,内心很充实,我想此时,我应该和自己达成和解了吧,就是用了好几个月,明白了一个道理,既然无法改变什么,就去适应。等把环境适应了,身边的一切都会慢慢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