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这个标题,内心也是战战兢兢,因为类似的文章貌似都被冠以圣母之名,而被口诛笔伐。不知道自己会是怎样的下场,但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加入这场强势围观,愿逝者安息,生者能够早日走出来。
以《澎湃新闻》报道《留日女学生江歌遇害:一个母亲的爱、恨、执》为依据,整理事件始末如下:
案发前:
2016年4月,梁洁与陈世峰成为恋人。
2016年8月25日,梁洁与陈世峰吵架分手。
2016年9月2日,梁洁搬到江歌公寓。
案发:2016年11月4日凌晨,江歌遇害。
案发后:
2016年11月4日晚,江秋莲(江歌母亲)抵达日本。
2016年11月4日或5日,江秋莲在微信上透露了梁洁的名字和照片,目的是为了提供线索,督促警方破案。没想到引来了网友对梁洁的猜疑和谩骂。
5日早上6点先后发朋友圈和微博,让网友不要再转发江歌和梁洁的照片。
6日晚上,梁洁回了微信,责怪江秋莲在网上散布“不着边际”的信息,“让网友这样诋毁我”。
11月11日,梁洁回复江秋莲微信,说案发时门推不开。
11月11日-12日,追悼会上梁洁未现身。
11月24日,陈世峰以涉嫌杀人罪被捕。
12月14日,梁洁向警方说出凶手是陈世峰,陈世峰被日本检方起诉后,梁洁不再回复江秋莲信息。
2017年1月19日,陈世峰承认杀人,但至今未承认蓄意携带凶器,他表示自己并非有预谋。由于警方至今未找到凶器,只能由法院进行判断。
2017年5月21日,江秋莲在网上发表文章《泣血的呐喊:梁洁,江歌的冤魂喊你出来作证!》,直指梁洁在案发时,先进屋反锁了门,阻断了江歌的逃生之路,且案发后一直避而不见,乃至后来完全联系不上。同时曝光了梁洁及父母的照片、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等,请求网友帮忙找出梁洁家住址。梁洁随后联系了她。
8月14日,江秋莲在网上发起请愿签名活动,请求日本法院判处陈世峰死刑。
8月22日,梁洁向澎湃新闻解释,最初回避不见江歌妈妈,一是因为案发后一直在配合警方调查,同时接受警方的监控保护,连买卫生巾、上厕所都有警察跟随。追悼会那天她去了,只是在外围没有进去,“警察怕我有危险,让我尽量不要见任何人”。二是怕她身边记者多,随时会曝光自己,“一开始我就知道,我只要见她,不管说什么,她肯定会往网上发,所以我就不见她。”
随后,梁洁提出要与江秋莲见面沟通、化解误会,江秋莲同意在王家官庄村村委会见面,梁洁也同意一家视频媒体在场录像见证。
单纯从事件本身看,是一起案情并不复杂的刑事案件。但是因为“留学女生”、“闺蜜男友”、“单亲家庭”等一系列热点词汇,以及闺蜜是否反锁房门、对遇难者家属避而不见的态度,成为网络上争相报道和口诛笔伐的头条。
这起事件江家是直接受害者。离异母亲含辛茹苦将女儿养大成人,却在即将留学归来开始新的生活之际,遭此横祸,内心的煎熬痛苦可想而知。客观来讲,梁家也是间接受害者。作为朋友被杀害的唯一目击证人,凶手又是曾经和自己最亲密的爱人,心理上的伤害、法律上的义务以及道义上的谴责,对于一个20多岁的女生来说,所受到的伤害和压力或许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舆论一边倒的指责梁家恩将仇报,让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还以为梁洁是凶手。所以梁家所承受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真正的犯罪嫌疑人目前除了知道他的名字和学校之外,其他基本一无所知,更不要谈什么舆论压力了。
在如此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强势的网络围观之下,让一个本来就自私、胆小的女孩子去承认她对遇难者的愧疚,甚至于下一步履行法律程序出庭作证,她和她的家庭与江家出现针锋相对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报道中说“她看起来很颓丧,四肢蜷在沙发上,说话时手指不停抠着沙发面,声音很小,“反正我说什么都是错的”“我现在谁也不相信”,充满警惕和戒备。这种警戒是蔓延在整个家的氛围,一旦有人敲门,全家人都会不由自主看向门口,凝神竖耳。”
而另外一边,江母在一次次网络力量的强大推动下,从最开始的微信找人到微博泣血呐喊,仿佛一位强大的精神领袖带领一众忠实的拥趸,披荆斩棘直抵敌人心脏,而自己也在一次次呐喊中,反复撕裂着失去至亲的伤口。报道中有个细节:江歌的生父王天锋打电话来了,想让她协助他去日本,她拒绝了,“这24年我能一个人负担她的生,我就能一个人负担她的死。小时候,江母问江歌,想不想知道妈妈离婚的真相。江歌回答道,我知道妈妈提起这些事会很伤心,这辈子你只要揭开一次伤疤就好了,你要不把这个机会留给我,要不留给另一位可以真心待你的男人。”类似这样悲情的细节,在她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所以表面的坚强隐忍其实掩盖不了内心深处的委屈和苦楚,以及心理上深深的受害者情节。所以她现在对梁家一次次泣血的指责,与拒绝前夫去日本的果断呵斥,何其相似?
所以现在的局面是:两个受到伤害的家庭,一个在指责,一个在逃避。而作为旁观者的广大网民却在帮助一个反复撕开伤口,而让另一个本就胆小的更加如过街老鼠般几近崩溃。经历这场事件已经让这两个家庭深深受到了伤害甚至是灭顶之灾,而作为旁观者所带来的二次伤害似乎在这个时候被集体漠视了。
古语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案件本身并不复杂,法律会做出公正判决。但是这一网络事件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却不容忽视。沉浸在丧子之痛的家庭需要勇气去面对、接受和改变,不敢承担责任的家庭需要勇气去承认、改变。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则需要更客观、冷静的去帮助他们慢慢走出阴霾,给迟来的勇气和谅解(梁洁)一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