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为照顾熟人的生意,便选择了一个“藏在”巷子里的驾校。写的便是这一条一路步行12分钟,进出驾校的路。
在饭团上报名的写作的课,里面有一个内容: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于是这一趟12分钟,也滋养了我的灵感。
这是一条小巷。从自然岭公交站下车,选择有“绝味鸭脖”的那个门面穿进去。
才到巷口,生活的烟火气立马扑面而来,仿佛时空穿越一般,从画满道路线的城市车道,倏地进入了某个农村小镇的集市。熙熙攘攘、嘈嘈杂杂。
初来乍到,我并不喜欢此地,因为这拥挤脏乱的道路和菜市场混合的气味。我总是捂住口鼻埋头赶路。可来来回回四五次之后,我对这条小巷,却有了莫名的喜欢。
早晨的七点半,这条巷子已经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像是乡下"赶场"。有骑着三轮儿的,有挑着担子的,有拉着推车的,有席地而坐的,有在路边早餐管吃粉聊天的,有在菜摊子前面讲价选菜的,有挤在包子铺门口排队的......
看那进门拐角的“德园包点”生意总是特别好,往前望了一眼,好家伙,白花花的面点堆得小山一样高。有包子馒头,有白面里面裹着香肠,还有小时候老家吃过的“娃娃糕”,带着酒曲和面香味直勾人味蕾,每次路过,门口的人总是得有三层,各个手上拿着钱举得老高。
进门口的小超市买瓶水,老板娘利落的给我找钱,她的孩子在一旁玩闹着。或许是年轻的缘故,利落中还没有市侩气,她应该很爱漂亮,看她的耳朵上、脖子上、手上都佩戴着厚重的黄金。特别是那根小拇指粗的大吊坠金项链,在她纤细的脖子上显得尤为打眼。虽然我对这样的装扮不太感冒,但我想,这就是她的生活啊,在她的生活里,早早结婚生子、有个稳定的门面,就是幸福和满足啊。
道路两旁,这样的门面还有许多。比门面更多的,是夹杂在店铺之间缝隙里的小摊贩。
路边一辆三轮车,车顶棚挂着铁钩子,挂着一条条红白相间的猪肉。车中间放一块板子,放的是各种大小不一的块头肉。这是家“夫妻店”,卖土猪肉。没有超市肉类柜台的冰箱和红灯光,这三轮车上、大太阳下的猪肉闪着光泽,透露着新鲜。
我是去买猪血的,接着挑选了肉。没想到老板娘立马就说将猪血免费送给我拿回去吃,说着就在装猪血的盒子里用手捞了两大块给我。想想在超市里,一根葱都要计算价钱。而这个小巷子里,嘈杂无序里还藏着浓浓的人情味哩。
路边还有卖黄鳝的。老板坐在路边,手起刀落熟练的处理着黄鳝。一个板凳,一个长方形塑料大箱子,里面装着活蹦乱跳的的黄鳝。再在塑料箱子上放一块板子做操作台,不到两个平方的占地面积,就是一门营生。
一个坡上的路边,有个手艺人正在专心的敲敲打打。他身旁是配钥匙的家什,手里敲打着的是一个最式的小高压锅,我记得这种锅,它浑身铜色,有黑色的长手柄和放气时会飞速旋转的塞子。没想到在现在这个东西坏了就换的社会,还会有人来修补一个这么老的物件。再看看这位手艺人,他头发已经泛白,戴着眼镜,认真的工作着,我也没有想到,还会有这种老手艺人在坚持着,不知道是这些修修补补的人们需要他呢?还是他始终舍不得放下这手艺?
再往上走,有一个20平方不到的方形门面--“荣娟鞋店”,一家我觉得“现在竟然难道还有人买”的鞋店。《岁月神偷》里的时代感扑面而来(故事讲述的是60年代的香港,鞋店老板一家人的故事)。店铺是百底红字的牌匾,里面的鞋子是放在玻璃柜里的,玻璃柜共三层,鞋的式样是很老很老的了,譬如有蝴蝶结的仿猪皮材质的白色高跟鞋等等。我惊讶于这个小巷子竟然如此有故事,我在想,这个小巷子曾经是不是就是一个村子?
一阵鼓声传来,迎面看去是一支穿着红色套装的鼓队,约莫着7、8个人,排成一长条,前面的鼓队敲打着统一的节奏,最后有一个人举着一个牌子写着店家的促销广告,这路队伍在水泄不通的道路旁艰难行进着,走近了才发现,这个队伍除了举广告牌的是年轻人,打鼓的全是60岁左右的老人啊!她们顶着太阳(虽然早上还算不上烈日),脖子上挂着鼓的带子,鼓在腰间,一路行进一路敲打,在这条小巷,处处写着勤劳和踏实,似乎没有人记得年龄这回事。
小巷子里的原住民还自发做起了一个生意,头一回到这里来,最为令我惊叹。因为这条巷子纵深比较长,往里走到底应该需要20分钟以上的时间。小巷子里的人们竟然有自己的“公交车队”,是小巷子的独有公交,只在这里通行。开车的也多是60岁上下的年级,一个载货三轮车,后面装上三块坐板,车子做成车风避雨的模样。大概能坐6个人,无论远近,一元一人。不用吆喝不用问,这里的人们每天都自觉的坐着这趟“公交”在小巷里来回。这“公交车”队还挺有商业意识,每辆车上都打着广告呢。
一条小巷,一条嘈杂的、凌乱的、拥挤的、破旧的的小巷。也是一条真实的、生活的、踏实的、丰富的小巷。它是生活最原本的样子,最本质和真实的样子。或许初次走近它,你会和我一样,嫌弃它的破旧和脏乱,但是当你走进它,观察它,你会发现它的美好。
正因为有这些勤劳的人们,所以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正因为有了这些或坐在路边坐着小本生意、或提着小篮子为一块钱砍价到面红耳赤,看起来似乎不太体面的人,才有了市中心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体面,才有了校园读书少年郎的体面,才有了那些不费力就轻易得来的体面。
就像巷子里推着小推车的老太太们,你看她像西山暮日。而她往前推的是希望(婴孩的推车),往后推的是生活(菜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