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化
“当你把要说的文字变成形象,阅读就变得简单了。”
- 何伊凡 《知行力 :重新定义成事逻辑》
无论是写和讲,用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对方会更清楚我们想表达的意思。但很多时候,我们却会见到类似的语句 :“这葡萄酒色泽很好,味道也不错。”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色泽? 什么味道呢?
要远离下面这三个写作习惯,因为它们会削弱了形象化 :
第一 : 语言模糊
下面这些字句,都不能确切地把状况描述出来 :几乎、可能、部分、主要、大概、相对而言和比较等。
第二 :用词陈旧
下面这些四字词,没有冲击力 :
他在创业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但并不能稳操胜券。因此他兵来将挡、保持乐观,但这知易行难。
第三 : 不当地使用形容词
比如“我爱我的女儿”意思已经很清楚。如果改成“我非常/高度/极为爱我的女儿”,反而模糊了表达。
除了避开书中提到的误区,我会利用五感的描述,使表达更加形象化。
五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不一定要完全用上它们,只要用上其中两三感就可以了。
比如要形容一杯红葡萄酒 :
视觉 :红宝石的颜色。
听觉 :听到酒在摇杯时,撞击杯身的声音。
嗅觉 :浓烈的樱桃味。
味觉 :丰富的西梅味。
触觉 :杯子轻盈光滑的感觉。
多利用感官,避免使用虚空不实的形容,沟通会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