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系统硬件基本组成
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
硬件:CPU(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CPU: 用于数据加工处理、能完成各种算术、逻辑及控制功能
存储器:计算机的记忆设备,内部存储(速度快、容量小)和外部存储(速度慢,容量大)
输入设备:输入原始数据及各种指令
输出设备:输出计算机运行的结果
1.1.2 中央处理单元
CPU: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获取程序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
CPU功能:程序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处理、异常处理
CPU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
运算器组成: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寄存器(AC)
数据缓冲寄存器(DR)、状态条件寄存器(PSW)
运算器功能:执行算术运行、执行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
控制器:
指令控制逻辑:完成指令的取、译码、执执行,由指令寄存器(IR)、
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器(AR)、指令译码器(ID)组成
时序控制逻辑:按照时间顺序,为指令提供应有的控制信号
总线控制逻辑:为多个功能部件的信息通路控制电路
中断控制逻辑:用于控制各种中断请求
寄存器组:分专用(运算器和控制器)和通用(由程序员规定用途)
每一个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
指令集单元和总线接口
多核CPU:一个单芯片上集成两个或多个核心,各核心相互独立,可满足用户同时进行
多任务处理
芯片厂商:AMD(两个内核坐在一个晶元上)和Intel(不同核心的两个内核封装)
1.1.3 数据表示
机器数:各种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采用二进制计数,用0/1表示
码制:机器数的编码方法,分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
原码:最高位为符号位,0为正,1为负,其他的n-1为表示数值的绝对值
反码:最高位为符号位,0为正,1为负,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绝对值取反
补码:最高位为符号位,0为正,1为负,正数的补码与原码和反码相同,
负数的补码为其反码的末位加1,正0和负0补码相同
移码:
定点数:小数点的位置固定不变的数
浮点数:用阶码和尾数表示的数N=2EXF,E为阶码,F为尾数
工业标准IEEE754
1.1.4 校验码
一般使用校验码来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是否出错
奇偶校验码
海明码
循环冗余校验码
1.2 计算机体系结构
1.2.1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属性
计算机组织: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逻辑实现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织的物理实现
计算机体系分类:单处理系统、并行处理和多处理系统、分布式处理系统
指令系统:
阵列处理机、并行处理机和多处理机
1.2.2 存储系统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CPU内部的通用寄存器组、CPU内的Cache、CPU外部的Cache
主板上的主存储器、主板外的联机磁盘存储器以及脱机磁带存储器和光盘
存储器分类:内存、外存;磁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光存储器;
读写存储器、只读存储器;按地址访问、按内容访问;随机、顺序、直接
相连存储器:用于高速缓存、段页、页表和快表存储器和数据库和知识库中
高速缓存:
虚拟存储器:
外存储器:磁盘、光盘、固态
磁盘阵列技术:
存储域网络:
1.2.3 输入/输出技术
内存与接口的编码方式:独立编码、统一编码
直接程序控制:指外设数据的输入输出在CPU的执行程序控制下完成
中断方式: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输入输出处理机
1.2.4 总线结构
总线:计算机设备与设备 之间信息传输的公共数据通道
总线分类:数据总线(双向)、地址总线(单向)、控制总线(双向)
常见总线:ISA总线(16位,16M/S)、EISA总线(32位,33M/S)、
PCI总线()、PCI Express总线、前端总线、RS-232C
SCSI总线、SATA、USB、IEEE-1394、IEEE-484
1.3 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1.3.1 计算机安全概述
计算机安全涉及硬件、软件和技术,包括安全规划、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等
涉及安全管理、通信与网络安全、密码学、安全体系与模型、容错与容灾
涉及安全的应用程序与系统开发、法律、犯罪及道德规范
安全等级:
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事件对某一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性
造成的危害
数据安全的影响因素:
1.3.2 加密技术与认证技术
加密技术:对原文为明文的文件或数据按照某种加密算法进行处理,
使其成为不可读的一段代码
对称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标准算法(DES),采用替换和移位的方法、三重DES
RC-5、高级加密标准算法(AES)、
非对称加密技术: RSA算法
秘钥管理:秘钥产生、秘钥备份和恢复、秘钥更新、多秘钥管理
认证技术:主要解决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的身份认可。
公开秘钥体系(KPI):认证机构(CA)、数字证书库、秘钥备份及恢复系统、
证书作废系统、应用接口(API)
hash函数:输入一段长度不固定的字符串、生成一串长度固定的字符串
MD5特点:压缩性、容易计算、抗修改性、强抗碰撞
数字签字:非对称加密
SSL协议:提供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合法性认证;加密数据以隐藏被加密的数据
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SSL过程:接通-->密码交换-->会谈密码-->校验-->客户认证-->结束
数字时间戳技术:
1.3.3 计算机可靠性
计算机的可靠性:计算机开始运行到某段时间内能正常运行的概率
失效率:单位时间失效的元件占总元件的比例
可靠性模型:串联系统r=r1*r2*.....*rn、
并联系统r=1-(1-r1)......(1-rn)
N模冗余系统
提高可靠性的措施:提高元器件的质量、发展容错技术
1.3.4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评价方法:时钟频率、指令执行速度、等效指令法、
数据处理速率法、核心程序法
基准测试程序:整数测试程序、浮点测试程序、SPEC基准程序、TPC基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