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作者席越《你身边有多少这样勤奋而让人讨厌的人》和作者张向荣《勤奋而讨厌的人,还有另外一种》。写的是两种不讨喜的勤奋的人。我的大脑皮层瞬间被激活,曾经的记忆单元被释放了出来。我们身边这种,假勤奋的例子真不少。
故事1:大学时期,隔壁寝室的一个女生特别用功,每晚挑灯夜读至深夜,还是自备充电小照明灯。因为不是一个班级,我一直被她的这种勤奋的假象所蒙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和这个寝室的同学渐渐熟络了起来。有一天,听该寝室的人说,你们别以为她有多用功,其实我都知道她为什么每天都那么晚,我就睡在她的上铺,天天都看着呢!
每天晚上洗漱结束以后,她会开始认真的做护肤,敷面膜涂护肤品。这一套程序下来,基本上1个小时没有了。然后拿出书本准备看书,看了不到十分钟,又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零食。毕竟看书看得很晚嘛,肯定要准备点夜宵充充饥嗒。准备工作基本做完了,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的大概看上半小时书了。接着是观察自己的指甲,然后又继续“认真”的看看书。此时她又对她的文具,书本,笔等产生了兴趣。一会儿玩玩笔,注意:她准备了三种颜色的笔,用来做笔记。蓝、黑、红。可是精致的小笔记本上,迟迟没有写一个字,像是怕破坏笔记本的美好一样。据她自己介绍,红色笔是用来记重点的;蓝色的笔是来写疑问的;黑色的笔是用来书写总结的。
我听了她室友的叙述,心想光这三只颜色不同的笔,来回的这样的倒腾也够她累的了吧?难怪每天看着她挑灯夜读,到了学期末,学校的光荣榜上从来没有她。没有拿过奖学金,也没有单科成绩很突出的现象。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问,那她每晚这样用功做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样子呢!是的,我承认她确实是在做样子,因为她是班长,需要做带头表率作用。但是,这样真的有必要吗?第二学年,她不再做班长,挑灯夜读的事也慢慢减少了。
工作以后我发现这种做样子的行为也很常见,似乎还有集体化的倾向。
故事2:从事会务营销主持人的小z和小c是同一个部门的同事兼好友。她们这个部门的同事个个都是靓男俊女,而且个个身怀绝技,职业技能突出。是公司里人人羡慕和妒忌的一个群体。即使这样,她们也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烦恼:还想再加薪,却找不到理由!既然在自身能力,已经没有了可以再突破的空间,也没有什么好的创造力时,那就还有一个惯用伎俩:“模仿”。公司里薪资待遇最好的是财务部。这个部门最大的特征就是加班多,很辛苦。于是乎,主持部门的这些职场老油条们,大家伙居然心照不宣的自发的开始了加班。从以前正常的接到大活动时,需要加班并在小会议室进行讨论,慢慢演变成,接了个小活动也要加班和在小会议室讨论。甚至那些小活动小到他们原本可以信手拈来,也要做出这样一种勤奋的姿势。终于经过长达一年的不懈努力,第二年,部门整体薪资上浮了两个档次,月薪每人增加500元。可是渐渐的小z感到很疲倦,也不愿意搞这种形式主义。
她开始谋求更好的平台,打算跳槽,最终实现了薪资翻倍。而她的好朋友小c,因为贪图安逸,和上班的轻松环境,尤其是在小会议室里,大家聚众聊天的那种气氛,一直留在了原先的公司。可每当跟小z在聚餐时,都会露出羡慕妒忌恨的神情,“你现在拿那么多钱,这顿你请!”刚开始的时候,小z还会说“你也有这个能力啊,为什么不跳出来呢?”可小c总是摆摆手“哎呀,我不想折腾。”渐渐地,小z和小c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小z说:“既然自己明明是条大鱼,却不愿意去更大的池子,非要呆在小池子里,那看着大池子里的大鱼,就不要各种不爽。”
故事3:小p是一名药品研发人员。手艺那绝对是刚刚的!每次领导分配一个任务,他永远是最后一个完成。有时,会在超过了最后期限的第二天才提交。而且他每天都留在实验室加班。我常常想,他可能就是那种慢工出细活的人吧,做得认真。或许骨子里有一些追求完美。直到有一次,我落下个东西在办公室,吃完晚饭以后回去拿。发现小p正在坐电脑前,我跟他打着招呼向他走了过去,坐下来打算跟他聊两句。我看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实验记录内容,说到“还没做完呢,你好认真啊”。可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做完了,其实昨天就做完了,就是不想交,想再拖两天。”“啊?为什么?”我张大了嘴巴,看着他。他不紧不慢地回答我说“主任之前答应我的,会把我调到T小组去,半年了,一直没有兑现。所以我现在就拖拖拉拉,做好了我也不交。但是也不能做得太明显,所以我就用这样,每天加班,让他也找不到我的茬。”我很无语,要知道,T小组是所有研发部员工都向往的地方,可是T小组成员稳定,人员之间默契度极高,活干的超赞!在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下,主任是不会轻易对他们做出调整的。我不知道怎么劝小P,只好尴尬的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我先走了。”(非亲身经历,为方便叙述,选用第一人称)。
写完这三个故事,我会心一笑。因为我早已不会,看到那些个表面勤奋,就相信他们一定是真的勤奋的人。朋友,别再拿勤奋做掩饰,还勤奋君一个公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