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要睡多久?
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0~13个小时的睡眠(其中有一个小时经常以午睡的形式呈现)。6~13岁的孩子则需要9~11个小时。对14~17岁的青少年来说,需要8~10个小时。年龄在18~25岁的年轻人需要7~9个小时。
以上这是大概的一个指南,世界顶级儿科睡眠研究人员之一朱迪斯·欧文斯(Judith Owens)表示,与其他大多数人类需求一样,人群对睡眠的需求可能也是呈钟形曲线分布的,有些人需要多睡会儿,才能更有效地投入工作或学习。要确定你的孩子是否有足够的睡眠,不妨考虑一下这些问题:他是不是靠自己就能醒过来?他白天累不累?他在白天会不安或烦躁吗?你可以依靠以上这些注意事项,来指导自己去帮孩子获得所需的睡眠量。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有睡眠障碍?
父母应该注意一些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中最重要的是失眠,以及跟睡眠相关的呼吸问题,比如睡眠呼吸暂停。如果你的孩子打鼾、入睡困难,或者觉不深,那你应该咨询一下儿科医生,如有必要,还要咨询睡眠专家,这是为了排除一些像哮喘、过敏、扁桃体或腺样体增大这样的生理因素,要知道,这些问题同样也会干扰孩子的睡眠。
对于年仅四五岁的儿童来说,也照样可能出现失眠的问题。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失眠其实非常普遍,睡眠相位后移综合征也很多见,这些孩子不到深夜一两点就不觉得困,并且他们的生物钟也需要重置。同时,失眠常常与注意力缺陷障碍和自闭症有关系。你还需要排除掉压力、焦虑或抑郁对有睡眠障碍的儿童的影响。
比如对于成绩优异或者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父母可以试试这么说:“我知道,你特别尽职尽责。你承诺了很多,也永远不会让任何人失望。所以你就会开始熬夜,更加努力地完成所有工作。但这么一来,你其实牺牲的是你自己。因为你要是长期疲惫,那你就无法保持最佳状态。有件事你不知道,那就是你不必在所有方面都做得比别人好。你需要找出你想专注的东西,并把你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
“如果有一个课程你不喜欢,并且你也知道你为它耗掉那么多时间真没什么性价比,那么当然可以考虑弃掉一个兴趣班或者降低一点要求。把时间重新投入到自己身上吧,比如睡眠以及那些对你真正重要的课程或活动中。如果你拒绝了某个机会,不要把它看作辜负了别人,其实你是给了别人一个让他们成长的机会。”
如果你的孩子并没有ADHD或自闭症,但依然无法安顿下来好好睡觉,或者需要房间里的成年人来帮她入睡,那么这是一种病根在行为层面的失眠障碍。早期的干预措施可能会有效,因此,你可以求助于认知行为治疗师或睡眠行为问题专家。
孩子认为自己并不需要睡足9个半小时。他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他的大多数朋友也每晚睡不足7个小时。要怎么知道他真正需要睡多久呢?
孩子在青春期后,睡眠经历了正常的相位移动,结果就是大多数孩子在差不多晚上10∶45之前都无法入睡(同时他们的大脑会一直保持睡眠模式直到差不多早上8点)让问题更复杂的是青少年对光的影响更敏感,并且还会在夜间更多地使用电子产品。
对于青少年而言,最关键的是要带着尊重跟他们好好谈。因为不想听父母念叨“你看我跟你说过吧”,很多孩子都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睡眠模式。我建议用下面的话来接近主题,并验证一下孩子对自己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你可以这么说:“你可能没错。你也的确可能是那些能比大多数人睡得少的孩子中的一员。可是话说回来,我还是想支持你,为自己做个明智的决定。”正如睡眠专家和《要么睡,要么输!》(Snooze...or Lose!)一书的作者海伦妮·埃姆塞勒(Helene Emsellem)所言,在每天结束的时候,如果十几岁的孩子本人并不想改变自己的睡觉时间表,或者白天也不怎么疲倦,那么逼着让他们接受改善睡眠的干预措施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首先假设你家孩子已经知道疲惫是什么感觉,以及睡个好觉又是什么感觉。你也可以承认,有些人是比其他人觉少,可能只睡8~8.5个小时就够了。你还可以跟他讲,大多数孩子都不能很好地判断自己有多累,以及他们究竟需要睡多久,再邀请孩子来做一个实验。找几个工作日,等孩子从学校回家后,让他在上午11点的时候,找一个没光线的房间躺下,看看他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入睡?如果他没几分钟就睡着了,这就是严重缺觉的迹象。
还有个方法,就是建议他去做一项“研究”。让他熬熬夜,直到他认为是时候睡觉了再上床,连续三晚,然后让他评价一下自己白天的感受。他可以按照1~5分来评定自己的一些指标:警觉性、专注力、学业上的生产力、情绪、忧虑水平、挫折感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在接下来这三个晚上,鼓励孩子早点睡觉,以获得你认为他所需的睡眠量。随后再让他描绘一下自己在这些日子里的感受如何。
这样一来,他能体察到什么区别吗?如果他真的觉得没什么区别,那他可能真的不怎么需要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