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你总觉得你做的图,你设计的作品哪里有点奇怪?最可能的原因是你的版式设计上出了比较大的问题,在我从业生涯里,版式设计是基础,版式设计也是设计师的核心技能之一。刚入行那会,我似乎觉得设计就是版式上的变化。所以设计新人一定要重视版式设计的训练和研究。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版面设计原理》,这本书对于版式相关的问题讲的很专业,且配有大量的例图,通俗易懂。无论是平面、网页还是其他相关领域的设计师,抑或是有多年从业经验但遇到职业瓶颈的设计师,相信你看完本书,定会有很大收获。
建立条理
理解设计的意图、提取要素、正确布置是设计的第一步。
理解:要弄清楚将要设计的作品的受众是谁,在什么地方以怎样的方式展现,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提取:明确要设计的内容中什么事最重要的,根据重要程度排序,在提取过程中,把所有的要素逐一深入思考。
布置:将提取出来的要素进行陈列,但不要只是单纯的对元素进行摆放,否则会显得单调乏味。经过这三个步骤,设计的基本工作就完成了。
贴近和远离
因为“完形心理”的存在,人们会下意识的想从看到的东西中找出某些条理或意思。为了在实际的设计中让人感觉出这种“条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贴近”,也就是把想让人感到整齐有条理的同类要素贴近配置,相反,无关的要素应该有意识的分散配置。
排列和对齐
在作品的整个篇幅当中,都应该做到对齐一致。如文章的开头结尾、文字和图片或插图的组合,图像和图像等同类要素的位置和大小等,其次要注意的是图像和图像、图像和文字之间的间隔大小要一致。
视线的移动
编排要素时,要考虑通过设计让读者以怎样的顺序去阅读(观看)作品。通常情况下人的视线是由上到下移动的,阅读横排文章的时候视线是从左到右、阅读竖排文章时视线是按从右到左,编排长文章时,文字的排列要遵守这个原则。如果要编排的不光有文字,还有插图,那就需要将图像和文字一并考虑来设计视线移动,这时候为了便于理解,把整个版面想成一条大河,文字是其中的“河水”,而图像则是“石头”,如果把石头配置在河水水流的位置,河水的流动就被切断了。
在这个例子中,从1到2之间被图片切断,视线移动受到影响,还有,由于从2 到3的连接感比较薄弱,可能使人弄错,误从2跳到4。
构成和重复
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编排要素,能使种类繁多的要素显得整齐。需要编排的要素重要度相同,难以区分大小或贴近群组的方法显出条理性的时候,有效的办法是让这些要素具有“规则性”。像下图中,聚集了完全没有规则性的图形,事读者的视线混乱,感觉毫无章法:
但要把这些图形放在同样形状的框里,以等间距排列,看起来就整洁有序多了:
如果要按一定规律编排要素,只要强调这种规律就可以使人感觉出条理性。因此,只需要把希望读者注意的,也就是重要的信息挑选出来,作突显强调处理:
直线和曲线的灵活应用
线条能强调版面的固有规律性,或者在毫无规律的地方建立某种规律。这种属性让版面中的元素作视觉分类、使设计清楚有规律,更加容易明白。
线条还有另外一种作用,就是引导读者视线,增强元素之间的关联。例如在什么都没有的白纸上画一条竖向直线,读者的视线自然就有了从上到下的方向感。若画一条横向直线,视线就会从左向右移动。此外用线条将不同的要素连接,可使其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在文字块等组合的旁边加上线条,能让人理解它们是有连续性的整体,从而显得有条理。
重心和平衡
构成版面的要素都有“分量”,依据每个要素的分量进行设计,决定了版面的重心和平衡。要素的分量是由其面积大小和颜色决定的。面积的一句是要素尺寸大小,颜色则可以将要素变为灰阶后再来考虑。整个版面中灰阶程度相同的情况当然是平衡状态。
易读的文字编排
最理想的文字编排,是让读者感觉不到有“编排过的痕迹”。首先是磅值,标题的字号要大,解说注释的字号要小,文字的磅值要根据它的作用灵活设定。版面设计中,首先要确定的是正文的磅值,正文的磅值确定后,才能根据它来调整平衡,决定出小标题、大标题和注释文字的磅值。然后是每一行的字数设定,即“行长”。设定行长的要领是阅读时不需要改变脸的方向,只需要移动视线就能读完一行的长度,这样的行长是比较合适的。根据文章的内容不同,合适的行长也不一样,文章通俗易懂,适合快速换行,从而使阅读节奏流畅。而类似研究类书籍难以理解的文章,足够的行长能使人集中精力阅读内容。
统一线宽
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线条样式,并统一其宽度和形状。线条本身没有任何意义,通过画线使人自然联想到“分隔”,而用线包围可使元素相互“关联”。线条的强度与宽度成正比,越粗、颜色越重给人的力量感越强。所以使用线条时,要根据所起的作用考虑用多大的强度,慎重选择宽度。再有,文字其实也是由线条组成的,处理文字与线条时,使用的文字的粗度和线条的宽度一样会造成文字和线条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要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的线条粗细度。
对称带来稳定感
好的对称性给人带来稳定和谐的美感。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物种都具有对称性。对称形中最普遍的,是以被称为“对称轴”的直线为基准,将要素镜像。通过把“对称轴”水平、垂直或者斜对角放置,就能出现不同角度的对称形。对称型是“有规律的图形”,且规则性很强,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吸引力。此外对称形还能给人匀称平衡、协调、可信赖、可靠的印象,如果把整个版面设计成对称形,会显得比例较大还能带来生气勃勃的跃动感。
设定虚拟边框
排版设计以在版面中设定假想边框为基础,将要素全部配置在这个边框内。专业设计师们在版面内编排要素前,都要确定“线框”的位置。这个线框叫做“版心”,基本上所有的文字或图片等要素都不会配置在这个线框之外。版心的面积占整个版面的比例称为“版面率”。版面率越高,能够配置在版面中的信息就越多。因此处理专业资讯类杂志等要素繁多的作品,有时需要将版心几乎扩展到页面的边缘,因此杂志或函售商品目录之类作品的版面率通常设计的较高。相反,版面率低虽然降低了登载的信息量,由此产生了更多的留白,给人高雅平静的印象,所以比较多的名牌时装的商品目录都会使用这种版面设计。
网格的灵活应用
“网格”是提升页面条理性的设计方法。所谓“网格系统”,就是事先把版面用网格分割开,再将文字或图片嵌入这些网格内的设计手法。在设计开始阶段制定网格,不仅能保持页面内的秩序,而且与自由任意的编排相比条理清晰,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配置元素。网格设计没有特别的规则。需要根据作品内容来决定矩形的大小及分割的块数。有时一本书里会同时使用多种网格,或者将网格设定的大小各异,或者将要素的一部分配置在网格之外。
添加变化
建立了作品的设计条理之后,接下来要为有秩序的状态添加变化。要使平面设计的内容迅速、正确的传达,建立条理的工作必不可少,但是仅此而已作品未免过于平淡无聊。为了设计出看起来有趣或是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需要在添加些许变化方面下功夫
留白
留白,就是没有编排任何要素的“空白”。留白的形状和未知是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若在版面中均等地编排要素,每个要素周围都产生均等的留白,均等留白在给人协调和安定感的痛死,也留下相对单调的印象。
若只为版面的一部分添加变化,统一的留白部分和不同意的部分就有了对比,周围留白较小的部分,要素间增加了关联性,周围留白较大的部分,要素独立突显、引人注目。
粗细度
文字、图片或者颜色等,都有各自的“分量”。分量也被称为“粗细度”。文字的壁画越粗分量越重,越细则分量越轻。因此,笔画粗和笔画细的文字搭配可以产生变化。排版时若使用隔线,可以通过调整隔线的粗细为版面带来变化。粗线分量中,细线分量轻,灵活运用这个原则为项目作区分设计。若使用色彩或灰阶,则越深越鲜艳的颜色分量越重,越亮越浅的颜色分量越轻。图片也是一样,越暗越重,越亮就越轻。
尺寸
为了使文字和图片在版面中显得有条理,最好把各个要素的尺寸统一。但若是把尺寸完全统一,势必给人死板生硬的感觉。
若要给版面添加变化,可以试着将各要素的大小作调整。因为尺寸大的要素比较醒目,所以把需要强调的文字或图片尺寸放大。
在设计杂志或海报等希望读者注意特定部分的印刷品,需要在文字尺寸上作适当变化。
设计传统作品时,可以根据要强调的顺序来设定文字大小,另外有时也不一定要将同一组字块中的文字大小统一。要设计富有冲击力的作品,应立足于文章的意义,将文字添加不同尺寸的对比。
跃动感
想要有动感的版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有动感的图片。这里说的并不是奔驰的汽车、运动的人,而是指动作进行中的状态。
此外,若是把图片和文字等要素完全对齐,就会失去动感。因此如果要营造动感,必须把版面的某部分平衡“打乱。” 例如,拍版时可以尝试不把要素的位置对齐,不作水平、垂直方向对齐,不统一尺寸大小等打破平衡
退底
根据图片中物像的轮廓剪裁处理的方法叫做“退底”。通常的退底的方法,是沿物像的轮廓不留背景的剪切图片。在垂直、水瓶要素较多的作品中,这种方法使得图片的轮廓不规则,增加了活泼欢快的感觉。
图片的退底方法,也可以特意沿物像的周围做粗略的剪切。在规则有序的版面中加入随意剪切的图片,能产生粗犷的跃动感。
边界
配置要素多的情况下,如何设计要素之间的“边界”是很重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隔线作区分。较细的隔线感觉纤细,但有时也让人感觉冷酷和神经质。较粗的隔线感觉温和,作为分隔线过于醒目,有时会让人感觉到沉重的氛围,要慎重使用。隔线有单纯的直线、手绘线、虚线或多层线条等等多种形态,不同形态给人的印象也不同。另外,用简单的线与设计感强的线作搭配,灵活运用多层线条种类,也是一种添加变化的方法。
点缀
在不进行打乱版面的工作时,也可以消除单调性,这就是点缀。通过追加一点新的视觉元素,使版面得到点缀,进而产生节奏感、动感和视线引导上的变化。为作品添加点缀,可以再理解两会内容后,设计符合内容的象征性图形,也可以利用类似集合图形那样不带有特定意义的图形。点缀的元素在份量上没有那么沉重,所以可重复使用点缀元素,来影响整体的氛围,但要根据整个版面的气氛作恰当调整。比如维持原来形状但改变颜色,或者改变尺寸,又或者重复使用同样的图形,既能保持统一感,也能添加变化。
突出强调
在设计中,应该没有任何多余的基本要素,也无法一下子将信息全部都传达给读者,所以在最初阶段,必须对将要传达的信息有全局认识,或对最想要传达的要素进行突出强调处理。
反差
多个要素之间的差异,也就是不同点称为“反差”。差异越大反差越鲜明,能让特定要素更显眼,给读者更加强烈的印象。相反,差异越小则反差越弱,要素之间的对比越不明显。为版面添加反差效果有各种方法。其中给人印象最强烈的是明暗反差,此外,编排要素的密度差或使用的颜色等,任何能突出要素之间“差别”的手法都能营造反差。适度添加的反差,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更重要的是让读者轻松地读完内容。
明暗
最容易突显视觉差异的是增加明暗反差的手法。这种手法不仅局限于要素为黑白的情况,要素为彩色时也是如此。若要强调某些特定要素时,最好在要强调的要素和其他要素之间添加明暗反差。颜色中最明亮的是白色,反之最昏暗的是黑色,所以明暗差最大的是黑白两色的组合,它是能体现反差对比最强的组合。明暗差较小的组合让人难以辨别要素之间的差异,也无法强调任何要素。
差异
设计需要以各种方法来强调要素之间的差异。制造差异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加框包围、涂满颜色、隔线区分等,使目标要素区别于其他要素。
孤立
处理希望强调的部分,可以让它与其余要素远离,呈孤立状态。这种方法在版面内有充足空间的情况下很有效果,由于周围的留白意味着与其他项目的内容不同,因此留白一定要足够彻底。利用孤立方法强调要素,则代表它与其他要素内容不同,所以必须充分领会想要传达的内容,进而判断要素是否适合被孤立化。
放射
放射状的图形,有突显位于中心要素的作用。将需要特定强调的项目编排在版面中央,然后以此为中心,将其他要素作放射状的编排,就能引导视线向中心聚集。
软硬
若要强调版面中的某个部分,那么软硬的互相搭配会更具效果。版面中的要素大都是四方形的图片,或是直线、四边形等水平或垂直的线条,这种方式虽然条理清楚,但给人感觉比较生硬。
若要使版面给人柔和的印象,可以使用圆角形或曲线,或者将四边形的方角设置成为圆角,圆角越大,越给人柔和、可爱的感觉。
面孔
人或动物的面孔,都具有吸引视线的魅力。当看到海报的时候,我们的视线就会不由得停留在版面中有面孔或类似面孔的设计,可见,使用面孔可以使整个版面得到强调。当然面孔是什么样子,表情如何,是男性还是女性,是名人或普通人,都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印象。因此在使用特定人物面孔前,要在给人怎样的印象方面做好充分的考虑,再进行使用。
设计技巧
以设计师的眼光观察各式各样的作品时,应该会不时看到意想不到的新颖视觉效果或表现形式,有强烈冲击感的文字编排,,或意味深长的配制方法等。
节奏
在平面设计中,为了表现出作品的节奏,把许多相同形状的要素以多角度配置即可,仅此一点,就能营造出跳跃的节奏。
若要进一步表现出复杂的节奏感,就需要搭配使用多种形状的要素。配置尖角要素能表现出打击乐般的短节奏,若加入柔和的曲线则可以营造吹奏乐器般长而柔美的节奏。
比例
在平面设计的世界里,可以创造出任何比例。所谓“比例”就是指大小对比。在平面设计里可以创造出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比如比人类还大的幼鸟,处于极寒之地却面带微笑的泳装少女,喷火的蛇等。任何反常的、具有乐趣的画面都可以通过比例营造出来,达到制造视觉冲击力的效果。
数量感
能给人强烈印象的手法,“数量感”就是其中之一,要素越多越能给人魄力。为了显现数量感,要点 是将大量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图像排列在版面中。要注意若大量配置完全不同的图像,则看上去只是单纯地把繁多的要素塞入版面,显得杂乱无章。
夸张变形
越是司空见惯的事物,稍加变形或夸张越可突显效果。“夸张变形”指的是特意改变物体形状的表现方法。通过将要素的特征部分作夸张处理(扩大等),而其余部分作简单编排,就可以提高要素的存在感。
质地感
在平面设计中引入质地要素,可以制造密度感或高级感。“质地感”是指物体表面的质感。在制作印刷品的平面设计世界里,虽然不能在版面中实际粘贴大理石、金属、布匹、塑料、纸等材料,但是可以用图片或电脑设计出与之相似的效果。
图案
图案是使平面设计更显华丽的装饰要素。在平面设计中添加图案(花纹),可以使整体版面更显华丽。发挥图案的作用能让人带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为简单朴素的设计添加变化。
拟态
在设计领域拟态是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的手法,通过模拟某些事物,可以直截了当地表现该事物的技能。以电脑的GUI(图形用户界面)为例,通过模拟现实中使用的文件夹、资料、垃圾箱等形状,使这些图形的功能显而易见。
增加故事情节
若想发挥设计的力量,需要欣赏、要就众多的平面设计作品。和语言不同,图形的趣味是世界共通的。因此世界各地的平面设计作品都可以用来做范例参考。这些世界上万里挑一的平面设计,令人们产生兴趣,认为它们是优秀作品的理由之一,就是它们带有“故事情节”,这需要设计师努力思考如何能让读者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
任何设计都不是随随便便完成的,而是存在着一些原理,当你将这些原理掌握的炉火纯青,才能在之后的设计中游刃有余,推陈出新。
以上是针对书中的部分原则做的一个梳理,工作中常被忽略的一些问题按照书中的原则对照去一 一调整,相信可以找到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很薄很经典的一本书,建议有时间可以亲自读下才可以领略到书中的精华所在。
鼓励大家去购买正版纸质书籍,真正收获知识的价值远远大于书籍本身的价格。如想快速了解全部内容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PDF版阅读。
作者:(日) 伊达千代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本文内容出自《版面设计原理》,由本公众号整理编辑,转载请提前联系告知,否则必究。
关于大宝(我本人):
互联网领域设计师,跨界于广告、创意、工业设计、用户体验等领域,喜欢潮流,本身却很土,定期写文,欢迎提出你感兴趣的设计、艺术、创意等话题,试着做一个书写设计来影响你的人。
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原创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