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是刚刚从微信看到的。孤陋寡闻的我还以为是最近才有的“节日”,结果百度才知道是1998年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发起的,原来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
在美国,尤其是在一些拉美、亚裔移民家庭以及是一些收入比较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黑人家庭,打孩子的现象相对于白人家庭来说还是比较普遍的,甚至存在严重的虐待、性侵等情况。正是因为美国的确存在虐待孩子的情况,美国儿童人权组织有效管理中心在发起了反对了体罚儿童的运动。
哦,原来这个“不打小孩”是指体罚,而非我所理解的普通的家庭打骂。我认为孩子淘气了,家长打打手、打打屁股,应该不能称之为体罚吧。
我儿子已经上大学,现在当然不存在打手打屁股现象。但他小的时候,我确实打过他,记得在他才三岁不到的时候,为了让他不乱扔玩具就打了他。那时候,他每天玩许多的玩具,玩完了就随手一扔再去换别的。每次让他收拾都仿佛没听见一样,于是在一次气极了的情况下,拿起他扔在一边的塑料金箍棒狠狠地打在他的胳膊上。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他被打后居然一声不坑,倔强地站在那,不哭不闹不求饶也不捡扔在地上的玩具。这么倔强的小孩极度挑战了我的耐性,于是母子双双倔强着,最后的结果是他的胳膊肿起一条一条的红印,我的心伤得一瓣一瓣的碎落。
这次以后,我努力克制着自己,很多年没有打过他。直到他上三年级一次因为背书,控制不住的我再一次打了他。记得那次他因为一篇老师要求背诵的文章,怎么也背不会,失去耐心的我再次动手打了他。这一次,他依然倔强着不哭不闹,只是默默地等我打过后再去捧着书读。很多天以后,跟他谈心时,他说那种文章他真的背不会,其他文章他读几遍就会了。
记忆中,打儿子就是这么两次,感觉自己还是很有耐心的。很多时候我是愿意跟儿子聊天的,同样儿子也愿意跟我聊天。记得他上高中后,虽然学习紧张,但只要有时间他都会跟我聊着学校的事,聊着他的想法。上大学后,虽然经常保持微信、电话联系,但总没有坐下来慢慢聊着畅快。暑假的时候,他在家,我又要上班,只要在双休不上班的时候,他就会拉着我跟他聊天。经常是我在厨房烧饭,他就靠在厨房的门口跟我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聊他学校的见闻、聊他所看的书、聊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甚至我们还聊过家庭教育,你说奇怪不奇怪。
有一次我们聊到当时关于一位老师在课堂打了学生一巴掌被传到网上的视频,然后我们就老师打学生、家长打孩子进行了交流。突然就问他,对我在他小时候打他的事,有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存在心理阴影。他笑着说,我哪还记得呢,我印象中没有被打过。我假装摸摸胸口说:“还好,还好,我怕你有阴影,还记得我打了你呢?”
我:“那你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
子:“哪里快乐了,要读书、写字、画画,忙着呢。”
我:“那你还是有心理阴影,感觉不快乐。”
子:“真不记得被打的事了。”
好吧,这下真放心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