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是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老师,每天七点前上班,晚上九点才下班,我夸他是劳模。他苦笑着说:“班主任老师肩上责任重,你都不知道班级里每天会发生多少希奇古怪的事情,稍有疏忽就可能出事。中学生处于叛逆期,爸妈的话都不听,我们当老师的,天天和他们斗智斗勇,里面的故事多着呢。”
当老师的人,记忆中都藏着一长串的故事。庞余亮,十八岁从扬州师范毕业,分配到兴化沙沟镇下的一个乡村小学教书,由于年龄小,个子小,被孩子们称呼为“小先生”。小先生在农村小学教书,一教就教了十五年,他的备课笔记只写正面,留下空白的背面记录了孩子们、老校长、老同事们的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些故事被他写成了一篇篇短小优美的散文,在精选出了其中的83篇,分成六辑合编成出版了这本《小先生》。此书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会授予庞余亮的颁奖词是:“接续现代以来贤善与性灵的文脉,是一座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
打开这本书,乡村孩子的童真童趣扑面而来,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了童年时光。顽皮的泥孩子,下河摸鱼,上树淘鸟,踢毽子、跳大绳,滚铁环,滑麦垛......读书游戏的一个个的瞬间,被小先生定格在书里,活泼有趣。这一幕幕的场景,也是我童年时的画面,不过我的生活中没有那么一个“小先生”。书中的小先生用欣赏和爱的目光温暖了孩子们的身心,赢得了孩子们的深厚友谊,孩子们在成长,小先生也在成长。
惠人书友会的周乐秾老师一再推荐《小先生》这本书,在上个月的读书日分享会上他又隆重推荐该本,认为这是一本读了能会心一笑的书。我用两天时间读完,被字里行间洋溢的的情感而感动。我知道乡村小学曾经是交通不便,经费紧张,教育设施陈旧,民办教师为主的地方,分配到乡村的年轻老师普遍不安心,想方设法想调走,或者考研,可是作者在这样一个寂寞贫瘠的地方,一干就是十五年。乡村给了小先生接地气的文字,清澈的目光,豁达的心胸。文章短小精炼,语言清新俏皮,简单朴实的叙述,日常小事也能回味无穷。
一、日常小事中的味道
第一篇文章《考你一个生字》,是庞余亮十八岁刚到学校当老师的考验,也是他放下知识分子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开端。孩子拿着纸条来让小先生认字,小先生不认识,孩子便得意了。老教师知道后告诉他,明天这孩子还会拿个生字让你认,“老酸菜”就这几个生僻字。第二天当这个孩子拿一个生字来认时,发现小先生念出来了,便失望,无精打采地走了。
“认生字”引出老酸菜,这一个小细节让文章有了深度,正面上是孩子的考验,让小先生从此学习上不敢松懈,也不能松懈,因为明天肯定还有小先生不认识的字。后天肯定也还有,被考验的惶恐和心虚让小先生一直保存至今。反面上是老酸菜的可笑,老酸菜这样的农村知识分子,多识几个字,像孔乙己那样高不成低不就,心不甘又无奈,借让新老师“认生字”的窘态来刷其存在感,以显示自己的博学,实则是酸葡萄心态。这就是一桶水不响,半桶水晃荡,真正的知识分子不会故意去卖弄学问。
《八个女生跳大绳》写的是冬天的女生们课间为了取暖,男生在墙角挤暖,女生在场地上跳绳踢毽子,这是村小常见的事,在作者笔下是另一种模样。红褂子绿褂子齐耳短发或朝天椒的女生啊,跳得那么步调一致,像八朵鲜花同时开放。围观的女生和跳大绳的女生一起喊:“一、二、三……”短短几句话既有色彩,又有动感,还有情感流露。
《穿着雨靴进城》,乡村都是泥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皮鞋、运动鞋都不好使,只能穿雨靴。开学前学校老师要到新华书店搬运教课书,早晨下了雨,一行人穿着雨靴上挂浆船,到了城里天晴出太阳了,他们一行人穿着雨靴上街,引得路人注目,营业员吃吃发笑,好像是“德国鬼子进城”。小先生遇见城里的同学觉得尴尬,老校长和老先生们并没意识到众人的目光,他们旁若无人“一二一”地走着,他们带小先生一起去吃馄饨。这份坦然显示了老校长们的内在自信,人的身份和知识不因一双雨靴而改变,又何必去在乎他人的目光?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
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习以为常的小事,比如小孩子玩泥巴做泥哨子、泥枪,折纸飞机、踢毽子,用镜子反光斑照人等,孩子们的顽皮事嵌入一个个小故事之中,读起来妙趣横生。
二、清新俏皮的语言
短小的文章最能体现语言的运用能力,书中的小故事像漫画一样,适当变形又不失写实,处处洋溢着美感。《眨眼睛的豌豆花》讲的是小先生走进教室去上课,看到不远处的豌豆花开了,像无数只眼睛在不停地眨呀眨,感到有人在教室外调皮地看着他。教室里孩子们的黑眼睛,一会儿眨一下,一会儿眨一下,似乎有微风,像无数只眨眼睛的豌豆花。读到这里,我闭上眼睛,想象着教室内外无数豌豆花眨眼睛的场景,简直要淘醉了。
“放学了,学生们都走到金色的麦田中,有个学生还在麦地中快速地跑起来,我感到了一排排金色的麦子又向他俯冲过来了,那些金色的麦子都想抓住这些急急回家的孩子们,可它们能不能抓住呢?只一恍惚,那些学生们就全不见了。”上了一天学的孩子,跑在麦田埂上,欢快的心情似乎连麦子都能感受到,风吹麦浪,麦子俯冲过来抓孩子们的手,难道麦子们也想和孩子们玩耍?
《编外学生记》农村小学没有围墙,教室门外时不时地会有猪、羊、狗等家畜,小先生把它们称为留级生,它们渴求知识,但纪律不好,校长都拿它们没办法。鸡、鸭、鹅之类胆小的家禽是旁听生,伴着孩子们的读书声叫唤,像吊嗓子似的,校长一跺脚,这些旁听生就会没命地逃,还拍打着翅膀。偶尔一现的借读生,如喜鹊,清早到来,给大家带来一天好心情。如雨后的癞蛤蟆们,它们像一群用橡皮擦试卷的孩子,试卷擦破了,可它们还在擦,多了很多赌气的成分。学生们用棍子赶它们,它们还是拼命爬到教室里来,仿佛默默地说:我要上学!我要上学!还有寄宿生如麻雀、老鼠、野兔、黄鼠狼等,流生如奇鸟。这些不速之客,肯定会打扰正常的教育秩序,而在小先生笔下,那些动物如学生一般,活泼自然,渴求知识。
换一个角度看农村的生活,艰苦中也带有暖色,孩子们带有动物般的野性,动物们带着孩子们的求知欲。拟人化的描述使农村的一草一木都有了灵性,一狗一鸡都有了人性。
三、和学生斗智斗勇的小先生
《撞进教室的麻雀》中,一半的篇幅写麻雀撞进教室,心虚乱飞,有个学生悄悄打开窗户,麻雀终于从打开的窗户飞了出去。另一半写一个拐腿的孩子,下课总是默默地坐着,有时出来走,也是贴着墙走,走得很慢,像一个疼痛的词。当小先生看到他的作文题目“你最崇拜的人”下面没有写任何人的名字,只写了一句:“骑自行车的人”。在下午的活动课上,小先生和学生用一要扁担横绑在车后架上,帮他学骑车。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这孩子骄傲地抬着头,目视前方,像那只冲出教室的麻雀,不,他更像一只怒飞的雄鹰!小先生细心维护着每个学生的自尊。
《黑板上面的游动光斑》小先生进教室时,发现教室有点不对劲,仔细一看,原来又是谁把墙上的地图反过来挂了。这肯定是那些调皮蛋干的,因为不满意小先生对他们罚抄作业的处分。小先生不理会那颠倒下去的地图,天始上课。在小先生板书时,黑板上出现一束调皮的光斑,还做着鬼脸。他回转身,光斑就消失了,再背过身继续板书,光斑又出现了,还做着鬼脸。小先生知道不能生气,他一生气,躲在那个阳光背后的学生就会吃吃地笑。小先生决定抓住他,否则课堂不会安稳。小先生故意板书很长时间,写得非常定神、自如,顽皮学生晃动光斑地黑板上自由游动。小先生猛然一转身,终于看到了那个制造游动光斑的少年。那学生慌乱地拼命低下像刺猬一样的头,小先生拼命忍住了笑。
小先生和学生斗智斗勇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学生的纸飞机撞上小先生的后背,小先生隐忍愤怒感染了这位学生,学生怯生生站起来,小先生捡起纸飞机用力一掷,不偏不倚正好飞到那少年的桌上,那架纸飞机的发动机像是没有熄火似的,一下子就镇住了学生。
比如学生喜欢用粉笔来涂鸦,在墙上画龇牙裂嘴的鬼,画汽车、画太阳。在地上画不少“小心陷阱”“小心地雷”等字样,弄得路上很多人都小心翼翼。还有写上对手的大名、小名和绰号,并加上“打倒”等字样。有一天办公室门上有一朵粉笔花在摇曳,像一朵没准备好就匆匆开放的花,小先生拿起粉笔在这朵粉笔花的上面画了一只蜜蜂。过了一段时间,村里的墙上多了很多类似的向日葵与蜜蜂,或者菊花与鸟。粉笔花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内心怒放,小先生的心挤成了一个甜蜜的蜂巢。
小先生没有传统的师道尊严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而是用润物细无声的爱心来维护着学生们的野性和活力,老师真正成了育花护花的使者,让孩子们的于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四、选材角度和构思精巧
农村孩子有许多不好的习惯,其中之一就是用手指当橡皮,把作业本擦得乌团添黑。这样的小事怎样写得有趣呢?《手指橡皮》是篇千字文,构思相当精巧,开头从老师对“大学料子”的偏心说起。聪明的学生老师都会偏爱,记得女儿上中学那会儿,早上不肯早起,几乎是踏着钟声进教室。有次女儿走到教室门口,听到班主任刘老师正在教训一个晚到的男生,女儿想:“糟了,今天免不了一顿批评了。”她红着脸走过去叫了一声刘老师好。老师看到她后,轻轻点了点头,对那男生说:“进教室吧!下次不要迟到了。”说完转身走了。那男生对着我女儿吐了吐舌头说,“借你光了”。
老师偏心和手指橡皮有什么关系呢?小先生班上有一个“大学料子”,除了学习好之外他几乎什么都落后,个人卫生差,做事丢三落四。差到怎样的地步?新书发下去,一周就卷角,半月后就没封皮,学期结束时课本就面目全非了,校长想“接见”他,看到他当面抽鼻涕,还是黄脓鼻涕,有洁僻的校长很不高兴。可是他成绩好,去乡里比赛就会拿奖,校长想到乡里争取校舍维修费,就需要拿成绩说话,于是指示小先生照顾好这个“大学料子”,准备在乡联赛中考个第一名。
小先生为“大学料子”开小灶,效果不错,小先生心里认为他的第一名差不多了。考试时小先生和他一起做题目,他出来后对答案几乎全对,校长很高兴,觉得这个第一名是稳拿了。至此,文章一直在强调“大学料子”学习优秀,小先生和校长偏爱于他,一步步把他推向高潮。
如果真得到了第一名,就没手指橡皮的事了。结尾反转了,他没有得到第一名,小先生去查试卷,答案确实全对,可试卷上多了好多窟窿,还涂改了不少地方。这样卷面分扣了10分,这一扣就把第一名扣掉了。因为他没有用小先生给他的橡皮,而是习惯用手指沾着唾沫使劲擦。就这样他的手指橡皮破坏了校长的如意算盘。
这样有力的反转,“手指橡皮”扣10分,失去了第一名”像断崖一样,干脆、惊心,不仅会使那位“大学料子”刻骨铭心,也使小先生和校长对自己的偏心有所反思。
《小先生》中的大多数文章可读性强,文笔优美,充满童趣童真。每一篇文章看起来朴实无华,实际上都有精巧的布局。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小先生那样对工作和学生充满热情和爱心,也许都能得到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