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二年(公元767年)
1、
春,正月六日,皇帝密诏郭子仪讨伐周智光。郭子仪命大将浑瑊、李怀光驻军于渭上;周智光麾下听闻,都有离心。正月八日,周智光大将李汉惠自同州率所部投降郭子仪。正月十一日,贬周智光为澧州刺史。正月十三日,华州牙将姚怀、李延俊杀周智光,以其首级来献。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入朝,以接收华州为名,率所部兵大肆抢掠,自潼关至赤水二百里间,财物牲畜全部抢光,官吏有的衣服被剥光,只能以纸张蔽体,有的几天都吃不上饭。
正月十八日,设置潼关镇兵二千人。
柏杨曰:
当初,李豫下诏征召各地将领勤王,大家意兴阑珊,只有李忠臣拍案而起,有人劝他选一个黄道吉日再出发,他慷慨激昂说:“爹娘忽然有了急难,做子女的怎么可以选择好日子才去做?”大义凛然,使人动容。可是看了这段潼赤之间二百里惨状记载,原来如此。
2、
正月二十一日,分剑南设置东川观察使,镇所设在遂州。
3、
二月六日,郭子仪入朝。皇上命元载、王缙、鱼朝恩等轮流在家摆设宴席,宴请郭子仪,一次宴会的费用高达十万缗。皇上礼重郭子仪。常称他为“大臣”,不说他的名字。
郭暧曾经与升平公主吵架,郭暧说:“你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那是我父亲不稀罕做天子!”公主大怒,立刻上车回宫告状。皇上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他确实如此,如果他想要做天子,天下岂是你家所有吗?”安慰晓谕,让她回家去。郭子仪听闻,囚禁郭暧,入宫待罪。皇上说:“民谚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听他干嘛!”郭子仪回来,杖打郭暧数十棍。
4、
夏,四月二十一日,命宰相、鱼朝恩与吐蕃盟誓于兴唐寺。
5、
杜鸿渐申请入朝奏事,以崔旰知西川留后。
六月二十日(原文为甲戌,根据柏杨考证修改),杜鸿渐从成都来,广行贿赂,然后极力陈说利害关系,举荐崔旰才堪寄任;皇上也只求姑息,于是把杜鸿渐留下仍担任宰相。秋,七月十九日,任命崔旰为西川节度使,杜济为东川节度使。崔旰又厚敛民财,以贿赂权贵,元载擢升崔旰的弟弟崔宽至御史中丞,崔宽的哥哥崔审也做到给事中。
6、
七月二十日,鱼朝恩上奏,献出之前所赐给他的庄园,改为章敬寺,为章敬太后祈求冥福,于是穷壮极丽,都市里的材料都不够用,又奏请拆毁曲江及华清宫馆以供给,花费超过一万亿。卫州进士高郢上书,大略说:“先太后圣德,不必以一寺增辉;国家长久之计,以百姓为本。舍弃人民,以寺庙祈福,何福之有!”又说:“没有寺庙犹可,没有人民可以吗!”又说:“陛下应当居住在简陋的宫室,以夏禹为榜样。而修建壮丽的塔庙,那不是梁武帝的覆辙吗?”又上书,大略说:“古代圣明的君王,积善以致福,不费财以求福;修德以消祸,不劳人以禳祸。如今兴造急促,昼夜不听,体力跟不上的,就加以鞭打,愁痛号哭之声盈于道路,以此期望得到福报,臣恐怕不然。”又说:“陛下的内心已经不能坚守正道,而是希求外物一些细微的帮助,希望左右有什么奇谋巧计,有伤帝王之大道,臣私底下为陛下感到痛惜!”奏书上呈,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最初,皇上喜好祠祀,并不怎么看重佛。元载、王缙、杜鸿渐为相,三人都好佛;王缙尤甚,不食荤腥,与杜鸿渐一起,建造了无数寺庙。皇上曾经问他们:“佛说因果报应,真的有吗?”元载等上奏说:“国家运祚如此之长,如果不是积累的福业,怎么可能做到!福业已定,虽然不时有一些小灾,终究不能为害,所以安、史悖逆,在他们气焰最嚣张的时候,都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仆固怀恩称兵内侮,出门病死;回纥、吐蕃大举深入,不战而退:这些都不是人力所及,岂能说不是因果报应呢!”皇上由此深信不疑,常在宫禁中供应一百多个僧人饭食;有敌人来了,就令僧人讲《仁王经》以禳祸,敌人撤退,就厚加赏赐。胡僧不空,做官做到卿监,爵位为国公,出入宫禁,权势超过当朝权贵,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所有。又敕令天下不得对僧尼用刑。造金阁寺于五台山,铸铜涂金为瓦,花费巨亿,王缙发给五台山僧人数十人正式公文,令他们到全国各地寻找有利可图的生意赚钱。元载等经常在皇上心情好的时候,谈论佛事,由此中外臣民承流相化,都不干人事,而一心奉佛,政事、司法一天比一天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