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论
任何一个商业行为都围绕三个因素:人力、产品与服务、资本。
"人力"
1、专才与通才
在液态时代,创业者拥有跨界、整合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有创新力的公司拥有的通才会多于专才。
2、客户即雇员
在生产者时代,客户永远是客户,生产者永远是生产者,但在液体时代,客户也可能成为雇员,为企业出谋划策。
3、合伙人的架构
第一类:这个合伙人缴纳城市开通费用以后,自主独立经营,根据总部下发的方式、操作平台、执行方案来负责具体门店的运营。
第二类:城市合伙人缴纳少部分的城市开通费,由总部采购并派发订单,城市合伙人只需要管理这个店,按照订单的要求去配餐和送餐。这种模式下,总部会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流水佣金。
4、提供人才流动的可能性
如今流动、变化已经成为了商业的本质,那我们对人才的流动要有一种非常客观和健康的期待。对于创始的公司来说,招到人才不难,但是怎么样留住人才成为创始人的一个心结。
在液态时代,所有的员工对一个公司的发展期待也变得越来越短暂,如果企业短期内没有让员工上升的空间,或者满足员工下一个想做的工种,员工就走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快创造公司内部人才的流动的条件,才能够横向地保证人才不会轻易地流失。
“产品与服务”
1、重新定义商业的新维度(举例法)
◆重新定义行业角色--农田管家
农田管家的出发点是无人机,落脚点是农田。因为这个创始人有一个强大的愿景--让互联网综合服务重新界定农民,让当农民不再难。
为什么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了呢?
一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农民越来越干不动了。
二是因为病虫害是农业最重要的一个门槛。对于个体的农户来说,难以有效地解决给作物打农药这件事情。
农田管家发现了这个刚性需求,用无人机来喷洒农药作为切入点。用飞机来喷洒农药,这是农民以前不敢想的事情,但农田管家提供了性价比,让农民不仅承担得起这个服务,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产量。
总之,农民第一次知道,我也有助手、助理,而且这个助理比我更聪明,我要做的东西我只需要告诉他我的农田是哪儿的,我现在需要什么东西了,只要通过APP,所有的服务团队全来了。
农田管家现在重新界定,让更多的人来为一个农民服务,这才是互联网的精神。它是通过这一个点切入整个以农业为半径的应用生态圈,它把农田地理的信息系统、农作物的种植、喷洒农药、收割、销售,包括农民所需要的农作物成长期的技术服务,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农民从来没有想象到的智能的助手。
当然这个背后的盈利模式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的盈利不在于从农民这里盈利,他首先颠覆了整个农药的产销和配送等传统架构,甚至形成了一个直接为终端的用户,推送什么样的新型农药,来应对什么样的具体作物,开始精准研制的新产业链。
如果只在农民中想农民、农田中想农田,无人飞机中想无人飞机。你是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的。
另一个例子:助理来也,所有助理可以做的事情都可以通过APP解决
◆重新定义服务方式--名医主刀(我以为,缺点是给富豪开设的便利渠道,费用肯定很高)
它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个移动医疗手术平台,它能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为用户迅速匹配名医资源,然后在尽可能短暂的时间里面安排异地的手术床位。这基本上从某种程度上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就医方式。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
一个沙特阿拉伯的王子,到美国接受一个手术不太成功,突然间发现了这个平台,找到了能否治疗他这个疾病的中国专家。然后他就通过这个平台联系了这个手术,当然这个医生没有飞到沙特阿拉伯做,而是沙特阿拉伯王子飞到上海,结果手术非常成功。
沙特阿拉伯的王子很疑惑,中国的医疗怎么超过了美国?其实他之所以在美国手术不成功,是因为在这个领域,最厉害的医生在中国,医疗医院的匹配不对。
在医疗各个细分领域,大家都在做颠覆传统模式的一些创新,但是这样的创新就是通过不断地排列组合,重新发现、重新定义来完成了服务方式的转变。
另一个例子:智能钢琴,让学琴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重新定义消费理念--Airbnb(在国内发展不太好,类似沙发客的升级版)
Airbnb就是典型的颠覆了酒店住宿的概念。它是一家联系旅游人士和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服务型网站,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多样的住宿信息。
为什么大家越来越不愿意住酒店,因为酒店提供的是单调的、一成不变的服务。但是使用Airbnb,可以让你住一晚上豪宅。
Airbnb重新界定了拥有者,这个是直达人的欲望的。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你可以花2000块欧元,能够住一晚上欧洲最古老的城堡。当然这个2000欧元对大家也是挺多的,但是它没限制,你可以带很多人一起住,说不定房租还省了,你还当一夜王子。
Airbnb颠覆的不是空间的流动性,而是颠覆了拥有者的时间的流动性,让你从永恒拥有一个东西,变成瞬间地占有,这样就激活了你的欲望,让你愿意高额买单。Airbnb背后实际上是这样一个哲学思维。
2、借助资本,高速发展
在这种快速流变情况下,我们注意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独角兽的企业由于要快速在时间轴上获得空间的市场,他们就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来进行加速。
举个例子。比如OFO不就是一个从北大里面走出来的小自行车吗?怎么现在变成了世界级的一个玩家呢?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资本的力量让它在时间上快速推进,迅速占领这个市场,启蒙了消费者并保持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因此,OFO诞生了两年,迅速成为了估值接近10亿美元的公司。
以前很多公司都是到了上市的时候才能达到这么多的估值,但是最近的三四年,无论是硅谷还是中国,未上市的公司达到10亿美元估值的比比皆是。
资本的流动性是前所未有的,钱都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大家也不知道往哪儿去。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现象,大家只要有一个想法,你总能接到这个资本流量的一部分。
3、迅速试错,加速迭代
在液态社会,时间变成了主轴。由于人们欲望和期待变得非常短暂,因此人们对于质量的期待被快速迭代所覆盖,那么快速迭代,满足用户短暂的欲望,就成了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期待。
所以现在的任何产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营销等,如果不能迅速试错加速迭代,就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举例:小红书
小红书最早是从境外攻略开始做的,就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的提供。后来只有攻略,大家还不满足,就变成了信息更丰富的资讯媒体。最后发展成了境外购物分享社区以及2015年发展到现在的电商。
它实际上是短短的2年,完成了4次本质性的迭代。没有这种快速迭代,即使做成全世界最牛的攻略,恐怕现在也已经死了。
所以这种快速试错、快速迭代就变得非常重要。
时间变成主轴的时代,迭代不仅仅是简单的性能提升,而是第二代产品要从本质上推翻甚至颠覆第一代产品,甚至到了第三代产品,一定要抛弃前两代产品,可能才有存活的概率。可能到了第四代产品,你才找到了真正精准的刚需。没有这种速度你是很难存活的。
另一个例子 出门问问
4、液态社会,事件营销
现在最流行的营销手段就是事件营销,它能够单次、短暂、迅速地搏得所有受众的注意。
这就是鲍曼提到的理论。
在制造者时代,人们只认一个东西--品质。人们对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只认耐久不耐久,买一个灯泡最好能传到下代。
但是现在人们对品质理解是在单位时间里面满足了我现实的欲望。苹果手机的营销就是这样,手机干嘛非要一代一代地迭代,就是因为消费者的期待变短暂了。
所以现在不是一个产品和产品之间的竞争了,也不是服务和服务之间的竞争了,反而变成事件营销和事件营销之间的竞争了。
但是有些营销表面上看起来很成功,搏得了消费者暂时的眼球,但是他忘了,事件和事件层次的对垒结束了以后,如果没有产品和产品之间对垒的衔接,没有服务和服务之间的衔接,更没有背后所有的价值观和终极思维的对接,营销实际上是浪费的。因为营销的特点就是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回想这几年热过的东西,基本上都死掉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只完成了一个东西,抓住了消费者潜藏欲望的心理,然后忘掉了自己的商业实际上是在经营企业、经营产品。
"资本"(只适合投资人)
在液态社会,商业模式很快就消失,很难把握未来趋势,热点来了就没了,风口诞生了,发现一掉下来都是猪,因为他们翅膀还没硬。
作为投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论能够抗衡这种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的肯定性呢?
1、3C理论
对行业能侃侃而谈
看的思想表达深度,他有没有吸引比他有能力的人。
团队之间除了感召力,还能不能惺惺相惜,是否能像生活的伴侣一样离不开。因为一旦创业,你天天就浸泡在公司里面,这意味着你和伴侣关系的破裂,如果你的另一半支持你不回家,恭喜你,他是天使投资人。
2、2牛理论
创始人本身牛之外,他身边的管理层在某些领域是否也牛?
3、创始人的适应性
创始人身上有没有强大的适应性,包括对人的适应性,对产品和服务的迭代的适应性,以及对资本的适应性。有了这个适应性,我们认为这个人就有了作为领袖人物的特质。
就像美国的哲学家爱默生说过的一句话,在薄薄的冰层上滑冰,唯一不掉进冰窟窿里的秘诀,就是你的速度要跑过它坍塌的速度。
" 在这个流变的时代,虽然一切都在流变,但是你是否能在流变失去方向的一刹那,把握住方向,是生存下来最根本的问题。"
商业本质的变化
一切都在变动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从宏观看,支撑这些变动的背后一定有相对的、固定的、不变的东西。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非常喜爱的文学评论家,他说,千百年来,艺术规则只有两个:一是把熟悉变成陌生,二是再把陌生变成熟悉。
所以从这个原则上来讲,又生发了我对商业创新的其他几个不太变的原则。
1、把熟悉变陌生,把陌生变熟悉
这个原则的前提是把熟悉的变成陌生的,这是一个路径。或者是把陌生的变成熟悉的,这是回环的一个路径。
2、把局部整合成整体,把整体拆解成局部
把局部的整合成整体的,然后把整体的东西拆解成局部的,这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另一个路径。
APP是颠覆整个复杂整一体的软件的革命,一个一个单一功能来了。但是功能太多了,现在需要极简化,于是小程序诞生了。
3、把简单变复杂,把复杂变简单
第三个原则是把简单变复杂,把复杂变简单。
比如,复杂性是提高产品价格的手段,一盒月饼不值钱,但是包装盒很精致,就能卖很高的价钱,这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了。那么人们最后要返璞归真,回到商业另一个诉求,就是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
4、把现实变虚拟,把虚拟变现实
最后一个规则是把现实变成虚拟,把虚拟变成现实。
比如,亚马逊通过互联网虚拟的书店颠覆了全部的实体店,让实体书店几乎消失,但是又突然横空出世在西雅图建了一个最大、最牛、最酷的实体书店。
人为什么不会三极、四极思维。后来发现,因为人脑只有两半--左右脑。所以人的想象力再丰富,终极来说只有两个东西--这一端、那一端。如果大家都往东走,你要习惯性往西走。这是我理解的所谓万变之中最后相对恒定不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