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疑惑蛮多也蛮久了。之前给学生们上课,谈到爱情心理这部分的时候,有一次放李子勋老师的《心理访谈》,李老师有一句话——“爱的感觉,其实就是疼的感觉”——这句话会不会让对爱情充满期待或幻想的学生们感到刺耳或不以为然呢,所以,常常在这里停下来和同学们探讨一番,如果有同学问到我自己是否同意这句话,我一般这样回应——估计是李老师自己情路坎坷,在爱情关系里疼到了;每个人大概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定义爱的感觉。
说心里话,当时,我就是一半猜测李老师不过是在讲自己罢了,一半又觉得不是那么简单。心里留下了一个疑问,爱的感觉,其实就是疼的感觉吗?
后来看《滚蛋吧肿瘤君》,熊顿在自己主持的追悼会上说了一句“要记住,爱和被爱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这句话戳我心窝里去了。
一般来说,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人生信条的我,很难理解世界上有什么“最”的存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无法定义吧,忽然,听到一句“爱和被爱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心咯噔了一下。
对爱的认识,我一直处于很低级的阶段,多年以来停留在这个故事的水准——
“佛陀曾遇到这样的事:有一天国王来到佛陀跟前听法,并开始练习内观,而通常在家中只要有一个人开始学,慢慢地,法就会影响到家中其它的人。
因为国王是一家之主,一国之长,他的影响力自然很大,家中所有的人都在练习这种方法,而皇后玛丽,也成为一位很好的修行者。他俩常在皇宫里同一个禅房内观。
有一天内观一小时之后,国王问皇后:「若有人问你,你最爱的人是谁?你会怎么回答?」
她说:「我内观的时候,同样的问题也浮现出来,我发现其实除了自己,我谁也不爱。」
国王笑着说:「好极了!我也有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
于是他俩相偕去见佛陀禀告他这件事。
佛陀说:「说的好!说的好!这是走出痛苦的第一步,当一个人开始发现这个问题症结所在,就可以走出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一辈子都活在想象中。我爱我儿,爱我妻,我爱我夫,我爱这,我爱那。」
其实你谁也不爱,你只爱自己;爱自己的欲望、希望、梦想。
我爱这个人是因为我期待他能实现我的理想,一但他的行为与态度与我所要的背道而驰,所有的爱就消失不见,所以我不是爱别人,而是爱自己,只要能认清这点,就很容易去除私念,就能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所以这是内观者第一个重要的体会。”
大概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开始常常地借此来思考爱是什么,常常以此来解读身边的人和事。
然而,佛陀也说了“这是走出痛苦的第一步”,只是第一步而已。
多年以后,我开始觉得,这个故事里,对爱的解读大概处于起步阶段。
看到过吴伯凡的一句话——爱的底色,就是对他人的悲苦和柔弱的认知,和对他人重要性发自心底的承认——有点道理,但不完全说爱,说的是爱的底色。
最爱的书《少有人走的路》里,也有讲到:
-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 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 爱是长期和渐进的过程。
- 真正的爱,是自我决定的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
- 爱,永远都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之外,都不是真爱。
- 爱的感觉,也许是无限的,爱的火苗,随时可能在心头燃起,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有限,不能随意选择爱的对象。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 富于爱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困难境地。自我反省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 如果你兼有爱和付出两种禀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你想做的一切事情。——哲学家圣.奥古斯丁。
- 爱的对立面是懒惰。
- 事实是,把自律和爱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会到快乐的极致。
在最近的咨询中,我似乎对来访者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在一个爱的关系里,我爱你,因为我的生命里有一个这样的你存在,让我感觉到爱,这份爱来自我自己,而不来自于你是否对我好,是否在意我;爱的光和热由我发出,这不是卑微,是强大。
‘’爱的感觉,其实就是疼的感觉。‘’
‘’要记住,爱和被爱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我爱你,就由我来发出光和热好了。‘’
爱的路上,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