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累】
好的老师,是摆渡高手,从不炫耀自己的摆渡技术,却可以载孩子到彼岸,悄无声息。
【行感悟】
第二单元习作孩子们都完成了,我也仔细看了,参差不齐。如何整合孩子们的习作,有效指导进行二次修改,我陷入沉思。
再次观看习作指导微课,再次浏览孩子们的习作,围绕单元习作要求和单元习作方法运用两点来梳理孩子们习作中的问题,也紧扣这两点抽丝剥茧,开启习作修改指导。
一、审题,修改题目
先回顾单元习作要求,然后出示有代表性三篇习作,让孩子们判别:哪篇习作不符合题意,哪篇符合题意,为什么?这样解决审题问题,纠正跑题情况。
符合题意的习作再出示不同类型的,如对事物功能进行拓展、事物功能进行变化等。强化符合题意的同时也开拓思路,引导可以多方面想象。这时顺势抓住题目,引导学生对比两组题目,发现吸引人的题目一般都是文章的题眼,指向明确,一目了然。对照自查习作题目。二次修改交上来的习作中只要一人还用“我的奇思妙想”这个题目,其他所有孩子都采用了新奇、直奔主题的题目,说明这个环节设计效果明显。
二、修改,运用方法
进入习作“主体”内容修改时,还是采用分层方式。
第一层面,发现问题。一篇符合题意、结构完整的习作少了点什么?孩子们很快会发现,少了有力的(具体的)表达。
第二层面,怎么具体表达?
“样子”怎么写具体?增加内容,如颜色、材质、用途、大小、构造等。然后借助微课方法回放,“和普通、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这一方法运用进习作中。修改前和修改后的内容进行对比,明显修改后的更加“丰满”、具体,有画面感。
“功能”怎么写具体?同“样子”的处理方式一样,增加内容,回顾方法,运用方法去修改。
微课例文中将发明的事物的“样子”和“功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描述,这时如果再点拨一下,有利于选择“事物不断变化”类型的孩子进行写作方法综合运用。
第三个层面:对照,全篇完善
重点地方进行响鼓重敲,接下来按照这样的评价标准,完善全篇习作。
三、示范,引领方向
请两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这两位同学的习作不仅符合题意、条理清晰,而且有清晰的思维导图。
这个单元习作是首次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习作,这两位同学无疑就运用了思维导图来完成习作,说明课堂听讲“吸收度”高,更可贵的是能在习作中进行实践,他们的分享无疑是一种导向——引导同学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习作构思。
从审题到题目,从改段落到改全篇,从运用一种方法到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从例文还原成思维导图到思维导图梳理帮助成文……像这样抽丝剥茧,一步一步有层次地推进修改,终有一天孩子们会喜欢写作,善于修改。
【修身】
{阅读}
读《给孩子上阅读课》至90页(共223页)
{自省}
工作要落实首先做好分工,然后多督促,同时注意多沟通,对上多请示,交流思路和想法,对下多征求意见,互通实施细节。
{感恩}
昨晚准备精进打卡时,手机彻底不动死机,可能手机也希望我歇一下,毕竟两天忙得几乎未离开凳子,人也有点晕晕的。今天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人为什么要努力”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感恩一切最好的安排!
【发愿】
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以慈善怀之;
每一位家长都是重要的链接,以友好处之;
每一个日子都是生命的美好,以真心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