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题目写的那样,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态度,在20-30岁这个阶段,时间飞逝的没有十年那么久,大部分人的这个阶段,她说只有三年,第一年在大学无所事事,睡着懒觉逃着课;第二年在猛然惊醒中海投简历,租房子赶地铁;第三年,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待在不喜欢的城市,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下成了家。而她正在经历并且即将进入三十岁,对于这个阶段的切身体会,她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写给我们看。这里面给了我们很多建议,也希望我们看清楚一些事情,总而言之,我是被灌了一大碗鸡汤,有营养并不是什么情感的长吁短叹,而让我更清楚的审视自己。
太强很累,其实不强更累
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感觉束缚又压抑,但是又非常感激他们从小到大为我们付出的一切。很希望做自己的事证明自己,但是很多时候是碌碌无为,更多时候我为自己找寻各种理由,来解释现下的平庸。直到看到这句话,“太强很累,其实不强更累”,细想一下,的确如此,只甘于现状,遇见困难就逃避,一到证明自己的时刻就显得懦弱无能,最后只得过原本一样的生活,这就是不强的代价。不强,让我们胆小,只紧紧握住现有的,不敢冒险,不敢放弃,也让我们丧失了蜕变的能力。更加可怕的是,我们变得没有选择,我们只能做一般人都可以胜任的工作,走那些大部分人都要走的路,你的生活被别人一眼看穿,不强其实更累。我们要在可以选择的时刻,都能有条件有勇气有能力选择自己最想要的,而不是不得已的妥协。
我们拿什么来对抗平淡的生活
逃离并不是解决的方法,就像旅行不是解决平凡生活的良药。短暂的逃离或许让你呼吸到几口新鲜的空气,看到不一样的美景,却不能解决生活的烦恼,随之而来生活的压力就会让你喘不过气。我们要永远愿意去尝试新的事情,为之持续不断地付出,而不是躺在平淡的生活里,试图让新的环境来刺激你。我们应该试图在现有的生活中挖掘哪些使自己有热情的事物,让生活变的不一样。
请把面向过去的那扇门永远锁好
我们的大脑有遗忘悲伤的功能,我们能把不好的经历模糊化,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我们想起来的往往是那些相对美好的回忆,好像打上了一层迷幻的灯,回忆变的温柔了不少,但是这些回忆应该封存在角落里,不应该时常提起。“自私的贪恋温暖”,会让我们向过去妥协,过去的好无法比拟,可能你就失去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前途漫漫,路遥遥,未来的美好还等着你去发掘。
你要用力去靠近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这时候你就要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偶像的作用。偶像的作用就是给你一个方向,没有偶像的人生应该是比较无趣的吧。作者在做驻外记者前,暗下决心,三年驻外生活,许不负光阴,她要像他的偶像“陈老师”、周轶君写一本关于驻外生涯的书,显然她办到了,甚至结识了他们。或许,我们现在就要找到那个我们想要一直靠近的人,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