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孩子想吃甜食,看见路边的糖葫芦要买,我跟孩子商量能不能换成别的,比如烤地瓜。因为孩子姥姥会做糖葫芦,用的是纯正的冰糖,自己做的吃着放心。好在,孩子对烤地瓜的提议很赞成。
正好孩子舅舅要回来,我们先去买了瓜子、果浦等,又去挑了两块大烤地瓜,卖烤地瓜的阿姨见手里拿的满满的,又照顾了她的买卖,喜滋滋地对孩子说:哎呀,你看你妈妈给你买了这么多好吃的,可好好给你妈学习啊!
我转头对孩子说:不是为我学,是为你自己而学哦。
孩子若有所思地点头说,嗯。
昨晚,武志红在武志红读书会微信公众号上开展了一场新年直播,庆贺新书《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发售。
他说:“回味你的人生到底是你在做选择还是被选择。即使你在做选择,那是以你为中心和以他人为中心。你的自我是以你的感觉构建的,是真自我或真实自体,以他人的感觉构建的,是假自我或虚假自体。”
放到学习上,孩子出于他自己的意愿努力去学,那是受内动力驱使,如果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获得父母的认可,天然的内动力就变成了外驱力,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在被选择,构建的是虚假自体。
李雪说,外驱力也能驱动一个人,但它带来的感觉是较劲、痛苦和内耗。靠外驱力支撑的人,能量难以持久,早晚会遭遇反噬。
无独有偶,今天听表姐讲了她同事女儿的故事,同事对女儿要求非常严格,孩子也算争气,小学、初中学习都不错,高分考入了重点高中,高中入学后成绩却每况愈下,学习的心力慢慢消耗,无论怎样使劲儿也追赶不上,父母非常懊恼。
我想到了同学萍的儿子,小学成绩中等,体育非常好,是学校的长跑健将,同学认为儿子的成绩过得去就行,并不苛责他去努力。去年孩子升上了初中,慢慢开始发力,初一下学期,他的成绩已从班级的中游升到了前几名。
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划脚。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父母不过度干涉孩子,而是从小就维护孩子的学习心力,随着他的成长,他逐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会用积蓄的力量薄发、成长。而过早的内耗,孩子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的童年,还有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从根本上是孩子的事,所以,孩子,请为自己而学,这无关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