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9班
《双城记》以这样一句话开篇:“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也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更赞同居里夫人的观点:“我认为每个人身处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
也许有人会用历史证明,“生不逢时”者大有人在。南唐后主李煜文采斐然,却囿于敌国的琼楼(囚笼);爱国诗人屈原纵身跃入汨罗江,试以生命唤醒国人扶大厦之将倾,终是错付;贾谊在痛苦中蹉跎了岁月……人们设想他们纵情挥写自己的人生篇章,成一代文宗,成国家栋梁……
某则以谓:时代给予他们的境遇固然可称为逆境,但他们必然有更好的选择。朱元璋曾是佛寺里不诚的佛子,毅然叛离佛法,终成一代铁血帝王,给了自己自幼颠沛流离时便滋长的野望一个交代,也还了佛堂清净。
因此,我认为“生逢其时”,并非人生通达一帆风顺,而是审时度势、打破限制、成就自我。一帆风顺的通达人生,未必是生逢其时。没有意义的人生是苍白空洞的,人生经历平铺直叙,犹如死水一潭,成了史官笔下的“形容词”加“者”,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人生的境遇的起点,自己难以抉择,但生命的过程可以由自己选择。生而为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人类的命运融为一体,与时代脉搏紧密结合,才能摆脱个体的平庸。《寻梦环游记》里的句子发人深省:“死只是肉体的死亡,而生者的遗忘才是彻底的消失。”寻求意义才会永恒。
审时度势,打破限制、成就自我,每个当下都是“生逢其时”的赞歌。没有亡国之痛,没有许国死志,安见李煜、屈原之文章雄奇瑰丽,其悲处字字泣血,令人忘俗?而李煜、崇祯等亡国之君,纵然励精图治,试以一己之力逆历史的潮流,其不合时宜又是多么可悲可笑!只有像朱元璋一般决绝地追求夙愿,像民国的爱国志士一般,誓死反抗“三座大山”,救亡图存九死未悔,才是生逢其时。
追问“生逢其时”,中国共产党站在比个人更高的层面,以百年风雨兼程生动诠释了其真正的意义。内忧外患中,蒙昧黑暗里,纵然生不逢时,亦不甘沉陷于泥淖。无数共产党人砥砺奋进,前赴后继,救亡图存……“再也没有荆棘遍地,满街狼犬”,这盛世,如君所愿!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生于盛世,我辈青年真真生逢其时。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纵有时艰,众志成城!唯有热爱伟大的祖国和党,唯有突破极限成就自我,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方不负生逢其时,如愿盛世!
(北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