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交写作课作业了。不知怎么回事,六期班开课以后,打卡、日更还好,命题写作却失去了能力。原因很好找,不断有事情干扰,写的冲动与自我加压不够,最关键还是写作习惯并没养成。五期初拾写作,同样不知如何下笔,自我坚持暗示逼出了大部分文章。那暗示还有坚持到五期课程结束,再去启动绘画课,写作暂可以放放。这个念头力量出奇地大,即便是开班前仍不忍离开而报了名,但松一口气的暗示却如墨滴沾了水,念一出,影响就存在了。
实在不愿虚度年华,想做的事情很多,写作、绘画、禅修,读书会公众号内容更新、社区助老和医养结合,还有个别企业与研究机构顾问邀请,我将这几件事联系在了一起,哪个都要做,哪个都不容易做好。想起早直播时,雪师前不久提到的要会选择,当一个目标以三五个看似不相关的形式出现时,又该如何选择?幸亏有每周线上读书会,当我提出这一问题,探讨能否大家协作共同推进而遇到不同意见时,王俊老师”复杂问题简单做”的留言一下子点醒了自己。下线后,即向田源同学申请成为运营者,当晚便动手练习文章编辑,从近三天情况看,效果还好,接下来就需要坚持和拓展提升了。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大处着眼,顺势而为,小处着手,无执地做就是了。
时间与效率仍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与性格习惯有密切相关,对我来说,它属于最难对付的基因改造工程,还是从雪师《成长日记》中找差距吧。
“1981年9月8日 星期二 多云
不知为啥,我定下的计划,总是行不通。可见,真正地实践自己的想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学俄语,我下了很大的决心,但直到今天,都还没有真正地开始。
时间过得好快啊!
今天就写到这儿吧,希望明天能有实际行动。“
在这篇日记中,雪师第一次提到了“计划”。那时节,雪师给自己定下了许多任务,有学习任务,也有静修任务,但除了每天的晨修外,其他很多任务,经常会完成不了。因为那时的心还不稳定,一遇事,就容易被牵了去,这样就会忘了其他事。好在还有日记,每次一记日记,就会想起自己忘记的东西。每天的晨修,雪师一直坚持着,最初,每天五点起床,修到七点,再去做其他事。后来,把起床时间改成三点,从三点修到七点。再后来,雪师有自由时间了,就从三点修到中午十二点,下午再去做其他事情。又过上一段时间,雪师有了闭关的可能,就索性躲进关房,整天静修——当然,对雪师来说,写作也是静修。晨修,雪师从十八岁坚持到现在,早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看看我那时的情况。
“现在是1980年10月1日零时20分。
今天是国庆节,同时也是我的生日,现在我已年满18周岁了,我已经是一个青年,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了。今天,是我青年时代的开始,也是少年时期的结束,我张开双臂,以必胜的坚定的信心,投入人生黄金时代——青年时期的怀抱。
啊!青年时代,欢迎我吧!接受我热烈的拥抱吧!“
“10月2日 阴
国庆节这三天假我没有充分地利用好,每天都起得很晚,照这样,我是不能学习好的。生活没有规律,悔改吧!“
“10月9日 星期四
昨天看了电影《猛河的黎明》、《阿凡提》有趣。
本寝室和楼上1529房间的同学闹了起来,他们在上面故意跺脚、砸凳子,闹出很大声响。室友们主张打架,我不同意。
这些天,时间抓得很不紧,各门功课都没复习、预习好,从明天开始,努力。
我的体育成绩怎么办呢?双杠一个也撑不起来,单杠引体向上做了5个,100米跑15秒2,全不能达到青年组及格标准。“
与雪师不同,雪师十八岁就战胜了自己,将静修当成主要任务,即使没有完成既定计划,也不会有多少遗憾。反观自己,类似对学习、锻炼身体计划没有兑现的反省,贯穿大学四年,学习成绩总体还好,睡懒觉、拖沓的生活习惯没有丝毫改进,说了你也许不信,大四整个学期,只吃过四、五次早餐,常常是压着上课铃声走进课堂。四十岁以后,在接触到释道文化后,短暂精进了一个时期,但仍是紧紧松松,远没形成生活习惯。真正的转变,是从雪师早直播开始,从那时起,生物钟才逐渐调整到了五点之前醒来。醒了,并不意味着时间得到有效利用,手机、直播后磨蹭,还有静修时专注力,仍有很多毛病。
雪师说:“我也想告诉那些有向往的孩子,所有的坚持,都要从五点的静修开始,能把这个行为形成习惯,在生命中坚持下去,才有后来的一切。如果你连这个行为都无法坚持,想在此生觉悟,是不可能的。
其实,虽然我无数次在日记里忏悔,觉得自己毅力不够,不然就不会完成不了计划,但事实上,我从小就比很多人都自觉,也都有毅力。无论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我都不需要其他人来监督,总是自己能把自己监督得很好。如果换成另一个人,跟我身处同样的环境,各种条件都一样,他也许就会很难坚持下去,其过程也会艰辛很多,漫长很多,甚至很可能随时都会中断。为啥?因为他也许没有我的自觉。也没有我的毅力,或者说,他的向往也许不会像我这样,不但清晰强烈,而且历久弥坚。“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说的伤害,何尝不是绝望,又何尝不是棒喝?不做比较,我还以为自己挺好的,至少比别人明白了很多,有了向往,每天坚持打卡,座上应付一二次,也在每天美其名曰做些利众之事。但看那秉性与习气,与年轻时并无多大区别,哪还敢说自己到了彼岸不负此生?
四十年后,再发此忏,谨按善知识所言,立整速改,再不可辜负余下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