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点苍
01
最近我家先生因意外事故住进了省医院骨创科,一住便是十几日,仍在等待手术。
这十几日里,同一病房的病友来来去去。因为这里是本省重点骨创专科,病人也特别多,光骨创科就占了三层楼,不但狭小的病室里住满病人,连过道里躺着病人,实在是拥挤不堪,再加上各家陪护人员,老式的住院楼简直人满为患。
可是正是在这样拥塞、弥漫着消毒药水刺鼻味道的地方,聚集了来自全云南省的各种因意外事故造成重创的骨伤病人。
来自不同地方、操着不同方言的人们来来往往,时间一长,渐渐成了熟人,谈话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交往也渐至密切。
上周,同病室一位七旬老人因为伤势严重,不得不转入ICU 病房。接着住进来的,是一位不满二十岁的湖南籍男孩,因骑摩托车发生意外导致骨折,可是因为他小小年纪就患有糖尿病,因而手术变得复杂和麻烦许多,所以才从地方医院转到这所省级医院。
说也奇怪,住院病人通常都有家人照看,可是邻床这位男生却没有家人陪护,从入院到每日的陪护都是一个面孔黝黑,年纪与他相仿的男孩。
陪护男孩和他陪护的病人一样操不太标准的南方普通话,细问之下,才知道两个人均为湖南籍,小小年纪便到云南打工、经商。
02
躺在病床上等手术的男孩,整日抱着手机忙于和女友聊天。唯有陪护他的男孩,每日昼伏夜出。因为常常失踪,或是长睡不起而被护士们训斥,他却总是揉着惺松的睡眼对着医生护士们答非所问,但即使受到责备,他也从不生气,笑眯眯处理完医生护士们交待的事情,继续又趴在病床边睡去,睡到流口水,路过的医护人员和家属们都取笑他的时候,他也丝毫不会被打扰。
我家先生是个热心的人,经常提醒隔壁陪护的男孩一些照顾病人的常识,要么提醒他买饭之类的琐事,也常把水果或食物分享给他们,久而久之,便慢慢熟络起来,经常一起闲聊。
后来才得知,两个湖南籍的男孩来云南已经多年,两人未及成年就在外打工,帮人卖过药材,当过问题少年修习所的教官,现在两人合伙在滇东北一个县城开了一家小烧烤店。
他们是远亲,也是很好的朋友,两人小小年纪出来打拼,也无家人关顾。尽管他们还不到二十岁,可是人生阅历已是许多二三十岁的人无可比拟的。
陪护的男孩性格很开朗,喜欢和我们夫妻聊天,也很愿意听从我们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常会把一些成熟的人生看法和观点讲给他听,他也将从前在药材店里学到的辨别真假药材的经验传授给我们。
他的年纪在我们眼里还是个孩子,可是他的阅历与谈吐,远远超过二十岁的同龄人。
开始时,他总是很得意地讲述他的生活经验与走南闯北的阅历。他说别看他初中没读完,他那些上了大学的同学也不见得比他发展得好,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我说,也许现在你觉得那些念书念得好的人不如你,可是长远来看,你的发展后劲还是不如他们,因为那些念了大学的孩子,他们有文化,所以在职业上选择的余地就比你大,而你所能做的只是一些基本的工作,比如帮卖药材,开个小烧烤店。就算你们同样一个月赚三千块,但有文化的人赚三千块可能要比你赚三千块钱要轻松得多。
他听了,若有所思点点头。
我说你小小年纪在外漂泊,不觉得辛苦吗?
他想了想说,我长这么大好像就没人管过我。
我问他,你希望你的下一代也过你这样的生活吗?
他摇摇头。
我说,你记得你要好好努力,将来让你的孩子受好的教育,这样才会一代人过得比一代人好。
我又给他举了个例子,我说,我们那个地方有很多农村出来的土豪,他们没有文化,但是确实让我很佩服,因为他们在有了钱以后,第一意识就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来念最好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甚至会考虑将来把子女送出国。因为他们觉得虽然自己是有了钱,但不是每一代人都可以没文化就能赚大钱,也因为自己吃过许多没文化的亏,所以觉得自己的下一代再不能没文化,最起码,要脱离农村,脱离自己原有的社会阶层。
男孩书读得不多,但悟性很好。听完我说的话,他似有所悟,笑着对我们说,我明白了,还是得多读书。
他说,你们的生活思路太清晰了,哪像我糊里糊涂的。
我说,毕竟你还小,你的年纪在我们眼里,还真是个孩子,可是以你的能力和阅历已经很了不起了。
他不太好意思地说,哪里哪里!没有没有!
03
的确,在我身边许多与他同龄、甚至比他年长许多的年轻人,要么还在上学,不懂事,也没吃过苦,吃饭、睡觉、穿衣、甚至理发都还要老妈操心,要么就算已经工作,也是彻彻底底的啃老族,可是眼前这个男孩,却在同龄的人还在父母的温柔乡里时,独自背井离乡在外打拼。
因为家庭环境与出身的原因,他们起点很低,没有文化,没有背景,只能到处打临工赚钱养活自己。他们生活很简单,需求也很低,一床一饭便可知足。他们没有被人细心关顾过,所以不知这个年纪的幸福是什么,只知凡事靠自己一个人。
这样的孩子,在现在的中国还很多很多,尤其在大城市里。
在都市繁华光鲜的外表之下,在那些不起眼的行业里,那些小吃店里端盘子洗碗的孩子,送外卖的小哥,挂在玻璃大厦墙壁外面清洁玻璃的蜘蛛人,还有保安、巡防以及其他各行各业里的临时工,他们很多都是这样的孩子,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出身,注定没有一个高的起点,所以小小年纪就要独自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
因为缺少文化,没有背景,他们生活在社会最低层,做着城市青年不愿意做的工作,用辛苦的劳动换来自己的衣食住行。
这样的孩子总让人觉得有些心疼,他们的出身注定一生会付出比别人多的艰辛与汗水才能有所收获,他们的道路注定曲折,但他们从未放弃努力。
病室里的男孩很乐观,每天见到我总是笑眯眯地和我聊天,他觉得我和我家先生都是生活思路非常清晰的人,所以他很愿意与我们交谈。
我们也总是不余遗力给予他赞扬和鼓励。
在他眼里,我们是成功人士,我说我们并非成功人士,只不过年纪比你大,人生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所以让你感觉看问题成熟一些,生活也稳定一些。
他点点头说是这样的,但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能过上这样安定幸福的生活。
我对他说,你这么努力,那是早晚的事。
不过我还是很哆嗦地重复一句,记得以后一定要让你的孩子好好念书,不要让他再像你这样辛苦。
他还是笑眯眯地点头。
04
我和我老公都是典型的城市孩子,从小家境都不算差,成长过程中也总是该吃就吃,该穿就穿,没怎么过过缺衣少食的日子。
在教育方面也没有因为家境而受限,工作以后也都在了体制内单位,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所以对于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接触并不多,也很难像这样与他们交谈,听到他们的心声。
可是对于这些生存不易的孩子,我们从来没有过歧视或是偏见,他们中很多人都很善良,很勤奋,很能吃苦。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如果城里的孩子能与他们多一些接触与交流,是否会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会珍惜自己所享受的一切,是否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多一些踏实与认真,在对待一些生活条件和文化层次不如自己的人时,能不能多一些善意,少一些偏见和歧视。
城市,不只是城里孩子的城市,如果没有这些来自农村辛苦工作的孩子,大概许多行业会瘫痪,运作会停滞。
所以,希望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对于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无论他们是大学毕业留在城市工作也好,因为没有文化和背景从事低端行业也好,都希望能他们能被城市善待。
城市的孩子也应自珍自重。我们衣食无忧地长大,也不过是因为我们命好,生在城市罢了。往上数三代,谁不是农村来的孩子呢?
生活不易,无论农村孩子还是城里孩子,每个人都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