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面对经济下行和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在主动或被动地降低自己的消费水平。
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周围的大型商场,餐饮店生意冷清,有些甚至已经开始转让、歇业,反观一些小摊贩,夜市倒是生意兴隆。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正在降级。大家开始减少非必要的支出,选择一种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的方式生活。
有网友专门算过一笔账:
一杯星巴克咖啡等于空调连开7天。打车一次等于一颗西瓜,吃一顿火锅等于30个鸡蛋,10斤大米、5斤猪肉、2斤草鱼和1斤鸡翅。
针对消费降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我认为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上。
穿衣降级
原来每到换季或者双十一打折,各大商场都挤满了人,衣服店、化妆品店、鞋包店都生意火爆。淘宝、京东等各大网络平台的销量一路攀升。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家里的衣柜还能不能塞得下,买到就是赚到。
消费降级后,大家出入各大商场的次数比之前少很多,手机上常用的购物软件也从淘宝、京东降级为拼多多。大牌衣物、名牌鞋包也被替换成了日用品,只要衣服能穿就尽量先不买新的,如果非买不可,那就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价格低的,穿得久的衣服。
饮食降级
以前跟朋友或是同事在一起经常一周一小聚,一月一大聚。点餐的时候,很少考虑价格因素,面子大过天,一顿饭三五百是很正常的。平常,家里的零食经常堆成山,饮食问题基本上都是随手点外卖。
消费降级后,聚餐能推就推,来到超市看到常买的零食要在内心盘算很久,精打细算一番最终还是决定不买。白开水逐渐替代了奶茶和饮料,去超市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去菜市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居住降级
从前炒房热,大家手里有了闲钱就会投资房地产,一个人名下好几套房。大量年轻人涌入一二线城市发展,为了留在大城市而努力拼搏,加上一些拼学区的鸡娃家长,一时间楼市被推向高潮。出门在外,酒店一定要选高档的,豪华的,住起来舒适的。
近两年来,法拍房越来越多,房价也是一路下跌。很多中产阶级因为资金链断裂,急着将名下的房产转手。买房挑地段,挑学区,挑周边配置的人要求也不再那么苛刻。很多年轻人也不再执着于在大城市发展。住宿方面侧重于多比较,综合考虑价格、舒适度、交通便利性等方面。
出行降级
过去大家上班习惯开车、打车,街道上车水马龙,停车位一位难求。每到法定节假日,交通更是水泄不通,各大旅游景点爆满,人山人海,是旅游业朝气蓬勃的几年。
消费降级后,很多人选择乘地铁,坐公交,骑车或走路的方式出行。法定节假日虽然还是有很多人出行,但是在选择的时候不会盲目跟风,会多花点心思做攻略,交通会多看几个方案,看看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更为实在。
尽管消费降级这个词,让人听起来难免会感到灰心丧气,和江郎才尽、美人迟暮是一样的残酷又现实,但大家也不需要过度悲观,从某个角度来说,也代表着更理性的消费。
消费降级让我们明白了人要活在当下,不要把精力放到以前那些靠”花钱“获取的快乐中。通过消费降级,看到真实的自己,把精力放到家庭关系,事业发展,身体健康方面,换一种新的方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