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文字,可能真的要几个月,甚至好多年后,突然一下子就体悟到它的意思了。
观察思考者。----《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观察者不是思考者。是不是听起来好简单?我可能好多年前就看到这句话了,但总是忽略它。
某天,我上班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正在观察者和思考者两者之间来回切换,我一会是观察者,一会是思考者。那一刻我脑海里就突然浮现出这句话“观察思考者”。噢,我才意识到,原来观察者不是思考者。
我梳理了一下我的感觉:
当我是思考者时,我感受到觉知和能量是收缩的、抗拒的、躁动的、沉溺的。。。;
当我是观察者时,我感受到觉知和能量是扩张的、接受的、平静的、超然的。。。
这两年做心理咨询的体会是,放掉思维,放空自己去聆听,受益很大。每每真正做到成为观察者的时候,我陪伴完别人后,我的能量是满满的,也会升起对案主的接纳和欣赏。当我认同某些思维“认为这个人怎么这样”的时候,我的精力消耗殆尽,感觉到的是疲惫和无力。
观察者的缺席,意味着进入无意识状态。无意识地否定和发火、无意识地评判和指责、无意识地冷嘲热讽、无意识地退缩和逃避。。。。
生命之花也日渐萎缩,无法绽放,可能表现为经常自我否定、丧失了信心;可能经常抱怨他人,亲近的关系也不和谐;情绪压力太大;个人价值也无法施展等等。
而成为观察者意味着:你不认同你的思考。这时,就有机会脱离出来,与现实连接,比认同思考更大的觉知/空间出现,因之产生的焦虑/痛苦也慢慢在消融,也慢慢看到生活从来没有抛弃过你,看到工作和生活里的丰富馈赠。
笛卡尔的经典名句:我思故我在。他把他的存在等同于他的思考。以前我也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恰恰是强迫性的思考创造了一连串的概念、标签、比较、评判、选择,最终阻碍了我们和世界一切真正的关系。
没有什么事物本身是痛苦的,痛苦是对思维认同的结果。我思故我烦恼,我思故我焦虑,我思故我关系糟糕。。。。。用人话来表达就是:想多了。
每一个想法都变成“我”(ego),ego越来越强大,内心越来越孤独,最后甚至产生了和世界分离的幻象,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孤立的碎片。这怎么可能是真相呢?
然而,内在永恒的无形无相的本质,只有当思维处于静止时,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就会感觉到它。
别去思考它,别去理解它,就仿佛这些话语就像流水一样流经你。把它忘掉吧,就当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因为它就早就出现在你的内心了,你只是选择不去倾听它而已。难道不是吗?
(本文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催眠疗法高级咨询师/IHNMA国际催眠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