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网络的知识太多,各种付费知识吸引我们的眼球,感觉每个文案写的超级棒,都忍不住剁手想去买。目前我们已经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了,身边充满无数诱惑的信息,对那些渴望知识或上进的小伙伴,都会按耐不住自己的钱包,囤课成了其解决知识焦虑的手段,但每看到自己屯了大量未学习的课程,另一种焦虑莫名而来。
如何解决知识焦虑,孙圈圈老师(公众号:圈外孙圈圈)提出了三个通用标准,我觉得非常受益,于是就想记录下来。
首先,对你有用。
对你现阶段没用的知识,一方面你很难坚持,但这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当你想不到任何应用场景的时候,这个知识你是无法真正吸收的。比如,关于营销策划的知识,对我来讲,可能就不是那么有用,但对我们的企划策划人员而言,对他是非常有用的。
其次,经过考验。
即便有用的知识,也不会都是你要学习的,因为现在有太多所谓“知识”了,这些知识可能都让你很难分辨,为什么呢?因为你既然要学习这个领域,想必对这个领域不是那么了解,所以你也无法判断对方给你的知识对不对?
所以,一个简单的评判标准,看传递知识的人,他在“这个领域”是不是有足够的发言权。比如,《系统之美》的作者是德内拉,她的老师《第五项修炼》作者,而翻译的作者是邱邵良博士,他国内的系统大师,所以这本书确实非常值得一读。
最后,能力以内。
跟孩子不同,我们成年人有很多自己固有的知识。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很难有空杯心态,往往会把学习内容跟过去的认知做个对照,决定自己是否接受,成人的学习是需要建构主义的教学。所以,当学习内容超出我们认知太多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很难用得上,另一方面我们也很难一眼看出价值。就好像我们给小学生讲微积分,或者给基层员工讲公司战略,都是超出对方的知识层次的。
比如,我看《系统之美》这本书,我是有些看不懂的,因为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但是对我的领导而言,对他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他已经有相应的知识,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场景,进行解释与推理。所以,知识不是没用,而是你现阶段没用,你可以暂时放一下,不需要学习。要学的是对你现在立马可以用的知识。
所以,如果一个学习内容超出你的认知太多,不妨再等一等再学。
总结一下,不要看到知识就学习,只有当这个知识你能够用得上、它的来源可靠而且在你能力范围内,才值得你投入精力学习。所以一旦用这三个标准去衡量你所关注的信息,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你会更淡定、从容,也会摆脱低水平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