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是一个孤独的前行者——一个因孤独而自我封闭的人。不爱说话,不爱与人沟通,几乎成了我的常态。就算学了心理学,自己的状态,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但是,作为一个热爱心理学的人,想要助人,就一定要先助己。
为此,我也在想各种各样的办法。
初遇网校,相识即缘分
曾几何时,书上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学方法,但是,身边的人没有做过,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没有辅导,也就没有成果。因此,怎么上心理课,怎么开展心理辅导。我真的是茫然又无措。
2016年,看到了韦志中老师在推广心理学网校,觉得课程很好,就报了名。当时报名的时候,韦老师还送了一本《生命的故事》。我很快就把这本书读完了,当时就觉得,这就是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真正的人生状态。因此,当时觉得,和韦老师学习,或许没有错。不过,当时我并不知道韦老师的课程,与其他的老师相比,会有什么不同。
网校正式开始后,自己面临毕业,在找工作中断断续续的听了韦老师的课程。在这期间,我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原来,并不是我没有认真准备心理课,而是我没有见过一堂好的心理课的样子。是我自己过于孤陋寡闻。
后来,参加了工作,又在工作中逐步学习了很多知识。自己也从一个农村的小教师,变得渐渐爱表达了起来。心理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是2016年12月正式参加工作的,2017年5月,我刚刚到这座城市只有半年,我就获得了市心理学会的先进工作者。这是一个受宠若惊的奖项。但是这个奖项的取得,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我在课程中使用了韦老师讲授的心理学技术。正是和韦老师学习,让我获得了一些成绩。
不断学习,学习即成长
虽然,自己这些年获得了很多成就。但是,自己愈发觉得,虽然有一颗热爱心理学的心,也有许多理论知识,但在心理学工作上,难有突破,显得后劲不足。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后劲不足的原因:原来,自己的后劲不足,主要源于自己不爱表达,也不会表达。虽然有很多成绩,可是,只是一味的学习,却鲜少分享。小小的平台,也不会给我很多分享的机会,这可怎么办?
韦志中老师说过,课堂的“三位一体”,是“讲解”、“体验”、“分享”。平时,自己总让学生去分享。与此同时,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去体验、去分享呢?
而且,我们这个地方,缺老师,不可能给心理老师太多平台去展现。
所以,要么自己找平台,要么自己建立平台。把自己交出去,不断磨炼,才是我的出路。
于是,为了让自己做出改变,我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公众号“晨风心语”,在其中发表一些自己撰写的小文章、小心得、小体会。虽然看的人不多,但是也得到过许多人的肯定。 有这些肯定,就足够了。
恰好,韦志中老师开始培养小渡。和其他督导类课程比起来,我觉得,韦老师的课程,比较适合解决我目前在心理学工作中的“困局”。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们可以共情,但我们不能有“玻璃心”。韦老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把“玻璃心”逐步打磨成“金刚心”。
所谓成长,就是这样。你有你的优势,你发挥了,你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好。你有你的劣势,你没有改变它,你的劣势就会越来越突出。所谓磨炼,就是去突破一个一个的短板,不断去完善自我的过程。
和网校相识,是一种缘分。不断跟着网校学习,是一种成长。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都有机会接触到心理学,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因为学习了心理学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