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日 Lee公子 摘录于《通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美)马丁·林斯特龙
这本书写得其实有点散乱,里面的叙事逻辑不断跳跃,插叙手法使用得特别多,有时候叙事主线会被很多支线情节干扰。但是作者确实是非常有洞察力,对于人性的欲望、认知和需求都解剖得非常有深度,而且方法和视角很独特。本书的案例非常精彩,解题方案很有创造性。这本书其实不见得所有人都会爱读,但是读了以后肯定会对看待世界的角度有所启发。
我对本书评价四星级。
全书中总结了一个发掘小数据的“7C框架”的方法论,值得做摘录分享。
7C框架是搜集(collecting)、线索(clues)、连接(connecting)、关联(correlation)、因果(causation)、补偿(compensation)和理念(concept)。
搜集:你的观点是如何反映在一栋房子里的
裙子照片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的例子就很好地表明,我们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大多数人往往熟视无睹。周围人都跟我们类似,都跟我们有相同的信仰。我们脸书上的新闻并没什么不同,却反映了我们的兴趣、信仰、关注和偏爱。
那么,7C工作法的第一步,就是竭尽全力,去掉你眼前的一切障碍。我的建议?先理个发吧。
我来详细解释一下。“搜集”这一步先要从宏观和微观上建立导航点。这包括了获得文化观察者的观点——比如说初到此地的新人,无论他们是刚刚移居的人,还是能客观看待这个社会的人。问问他们:这里的社区、城市或乡镇看起来怎么样,有什么感觉?人行道荒凉吗?外面有孩子玩闹吗?人们友好吗?你有感到过恐惧吗?如果有,为什么?能感受到社区自豪感吗?你在街上看见别人,他们是直视你的眼睛,还是直接看向别处?垃圾是定期收走吗?什么事能让一个城镇团结起来?什么事能让它分裂?为什么?我在巴西时,很快发现,这个国家痴迷于足球和宗教,按严格的等级划分。这些阶层暗含着一种紧张状态。巴西人需要逃避吗?关于这个暂时的假设,我最后会细说。
现在,要找一位理发师,或至少一位“当地观察者”。他们几乎处于社区的中立位置,可以帮你建立基本角度。你不一定要找一位理发师,也可以是酒保、邮递员,或者教堂、社区、体育俱乐部的领导。无论是什么人,当地的文化观察者了解的信息,是许多人不了解的。他们会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几乎是毫无偏见的,他们还会指出自己的亲友网。
在进入一位顾客家里前,通过从当地观察者搜集完导航点,你会形成最初的观点,创建一个假设。反过来,你最初的假设有助于创建“思路”、焦点或感兴趣的主题,便于指导顾客采访过程。在极少数情况下,你想出的最初六个思路中,有一个能成为最后那个思路。其中一半思路被驳倒或抛弃。把它们作为垫脚石,会通向更大、更好的垫脚石,最终产生一个理念。
在搜集阶段,你要尽可能从最多的可信资源中,获得许多不同的观点。如果你怀疑,当地的这些观察者有没有用、能不能信任,要确认他们对社区的融入程度,最快捷的方式是社交媒体。社媒上的活跃人群往往天生外向、自信。注意他们通常发布信息的方式,他们对内容管理的程度,他们所发内容的相关性;或者,他们发布的信息中,有没有一点夸张或表现——这些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位理想的当地观察者。要记住,在脸书上,当地观察者通常同时拥有公开的形象和私下的形象,这让人更易于接触他们。在初步的通话中,你可以像问文化观察者那样,询问同样的问题。你会很快发现他们的观点有没有用。 如果你是代表一个现有的品牌,我还建议你采访一下该品牌过去、现在和潜在的用户——在理想状态下,这些用户应该占到全部调查对象的50%。
线索:你观察到的独特情感反应是什么
记住,你是一位研究者。你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叙述性的、连贯性的故事。因此,你看到的一切都不是毫无意义,你听到的一切都不能浪费。想象一下,你带着一个假设,第一次进入别人家里。(你的假设可能是真的,可能有一半是真的,也可能全是错的——你都还不知道。)想象一下,如果在某个人家里,主人在每间屋里都不停地轻声播放一系列音频。这声音是和谐的,还是走调的?墙上有没有挂着看似杂乱无章的小数据?在冰箱和橱柜这样的“禁区”,还有什么信息没被发现?家里每件东西的摆放都是有理由的,无论是墙上挂的艺术品,还是浴室柜里的内部情况。
在此,我经常呼吁建立一个模型,将普通顾客身上不同的“自我”分离开来。首先是我们对外界塑造的理想化自我,那是我们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样子(我补充一下,这通常和我们实际的样子很不一样)。这个放在公众面前的、美化过的自我,类似于我们在脸书、Instagram上塑造的自我。构成“理想化自我”的要素中,包括我们家里的收藏和摆设,无论是照片、传家宝,还是小玩意儿。多年来,我发现收藏品组成了我们生活的大事年表。这是一份二级大事表,是认识我们的一个重要视角——或者,可以认识我们以为的那个自我——以及我们现在的处境。最能反映我们积累的常见“充电站”是客厅。对青少年来说,就要看背包和笔记本电脑的封套。
也就是说,能反映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不一致的,通常是比较隐私的地方:我们的冰箱、橱柜、衣橱——对男人来说,就要看他们的车库和网络文件夹。
通常情况下,为一个成功假设打下基础的,通常是看不见的。比如说,丹麦有数不清的“社交厨房”和没人碰过的布里奥铁路模型。表面上来说,大多数丹麦家庭外观“完美”。走近一看,你就会发现,每间屋子其实都像舞台。丹麦也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很自然,你就要注意,一个小小的标志其实就可能击碎其他所有线索。在巴西贫民窟的一个小房子里,我看见架子上放了一个啤酒罐,里面放着一个杯子,杯子里是一朵花。在一个粗糙的环境里,它就是希望的标志。
早在10多年前,乐高公司就发现,如果你问“最让你骄傲的是什么”,会得到各种令人吃惊的答案。他们的答案可能是一件旧吉他、一条手工做的被子、一张当代绘画、一套葡萄酒杯。问问应答者,能不能看看他们的老相册或者iPhoto相册。先研究一下冰箱、厨房和浴室柜,再进卧室看卧室柜。问他们最喜欢哪件衣服,看看他们希望别人怎么看自己。仔细观察他们手机、电脑和流媒体上的音乐播放列表,看看他们的“另一个自我”年龄有多大。他们会在iTunes(苹果数字媒体播放应用程序)上订购电视节目或电影吗?如果可以,他们的网飞列表上会放什么电影和电视节目?(这样,你就会发现他们相同的文化关联。)什么事能激发他们内心最强烈的感情?是自豪感吗?是对爱人的记忆吗?是宠物吗?是孩子吗?最后,我请人们回答两个问题: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如果一开始不知道自己找什么,也不要气馁。这就是侦察工作的本质,甚至是定义。
连接:情绪行为能产生什么后果
到现在为止,你眼前可能放了六七条小数据了。就像我为洛斯工作时的发现一样,你会发现,你所处的文化禁止肢体接触。每天下午5点,商业区就空荡荡,明显缺少一种社区感和归属感。从这一点来看,我在卓璧思的例子中发现,它的粉丝意识到,他们的生活中缺失了一些东西。顾客们被Roomba吸引,是要在家里装上一件技术产品,充当交流的工具。
问问你自己:你搜集的线索有什么相似点吗?这些线索开始偏向某个方向了吗?如果最初有过假设,你打算开始验证吗?
别忘了,一条线索可能是物质方面的(应答者的衣橱里,有一件与其他衣服不搭的精美花样衬衫),也可能是情感方面的(应答者沉迷于U2乐队)。你在寻找一种情感缺口——要么展现得过于突出,要么过于低调。例如,在丹麦许多人家里,如果你走进一户完全切题的家庭,你就是发现了金矿。如果你的方向没错,应答者的肢体语言通常会展现出不自在或完全的不安。这也表明,你要有新发现了。
关联:这种行为或情绪第一次出现时,是什么时候
在关联阶段,我们会寻找顾客行为上的转变,也就是所谓的切入点。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是她结婚的时候吗?是她第一次要孩子时?是她离婚时?可以表现出切入点或个性转变的事件包括穿衣打扮、结交新朋友、得到或失去伴侣、送孩子上大学,以及所有里程碑或职业转换。
我之前说过,我们太靠近自己,已经熟视无睹了。因此,通常情况下,一次采访快结束时,我们要接触应答者的一位亲友,来调整自己的观点。叫上这个人,参与到采访的后半部分。
因果:它能激发什么情感
对洛斯的顾客而言,他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自我满足的预言。卓璧思的顾客经历着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而Roomba的顾客发现,这件产品是填补孤独和不安全感的一种方式。现在,你要在办公室或工作场所整合所有发现,开始小数据挖掘。
一般来说,我会在一张大公告板上贴满照片和发现,制作一个时间轴。这时候,公告板反映了你发现的情感基因和因果关系。请把这些发现和照片放在一起,找出共同特征。
问问自己:“这些会激发人身上的什么情感?” 这时,你要站在应答者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你是应答者,你会怎么想?你会想要什么?这不是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在线索搜集开始前,你也采访过一些文化观察者(当地观察者)。如果站在别人立场看问题太有挑战性,你可能就该给他们打电话,或重新拜访他们了。把你的发现呈现给他们,问问他们怎么想。
补偿:还有什么欲望没被满足
验证完因果关系,就该提取最强烈的情绪本质:欲望。还有什么欲望没被满足?满足欲望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在洛斯的例子里,答案是在自然环境下创造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卓璧思粉丝要重新连接和发现,归属某个群体是什么感觉。Roomba粉丝需要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人性特征。
通常情况下,研究完相册,你就会找到答案。当你查看相册时,找出人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把他们当成一个时代或一个时刻的反映。当时,大多数人会感受到和谐、成功、平静和情感满足。 情感满足和真实生活是两个极点。在这两个极点之间,你会找到欲望。你发现的欲望,能补充文化观察、当地观察和你在应答者家里找到的线索吗?
观念:针对你发现的顾客欲望,能有什么“创意”补偿
把你的发现带回家好好考虑一下。我之前就说过,我最好的创意是在酒店游泳池里想出来的。从根本上,我认为“创造力”就是用全新的方式,把两件普通的东西组合起来。乐高机器人(LEGO Mindstorms)——乐高公司的定制机器人系列——就是把乐高积木与电脑芯片相结合的案例。优步也把私人用车服务与社媒网络结合了起来。在我的工作中,洛斯2.0结合了超市、娱乐与社区,而塔丽唯尔2.0则整合了社交媒体与传统试衣间。
要记住一点,在压力状态下是不太可能产生创意的。我们最没期待时,它们反而蜂拥而来。所以,我们要时常游泳、骑行、做园艺、在沙滩上漫步。
我常常想起最难忘的一次采访。后来,我意识到它具有启发作用,是因为我当时弄错了预约时间,提前早到了一个小时。当我摁响门铃时,我的应答者——一位中年妇女——在门口迎接我。她刚刚下床,头发没梳,穿着一件松垮的蓝色浴衣。她看见我一点也不高兴。我不停地向她道歉,说自己弄错了时间。我告诉她,我一个小时后再回来,但她坚持让我进门了。 紧接着,我就见证了这次最真诚的采访。那位女士没时间准备,没时间收拾脸,没时间清理房间。无论怎么看,我看到的都是最真实的自我。相应的,也没必要欺骗,没必要告诉我,她以为我想听什么。两小时后,我离开她家才想起来,为了迎接世界,我们一直戴着面具生活。
最近,瑞士进行了一次定性调查。基于调查发现,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最多拥有10个共生的社会身份,而且相互分离——研究表明,这些身份通常会发生冲突。设想一下,现在有一位中年的银行柜员。他住在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市,他的身份是父亲、儿子和丈夫。他是个佛罗里达人,他是一位银行职员,还是一位骑车爱好者和业余的跑步爱好者。每到晚上,他跟朋友喝酒时,是个“笑料王”。他还是位素食主义者、业余吉他手。每到周末,他就到女儿的高中教足球课。然后,就是他的网络身份了,包括脸书、推特和Instagram上的自我。最让人惊讶的是,他的道德心态、诚实性、社交性,甚至社会交往水平,都会随着身份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想象一下,在工作中,他可能准备好面对虚伪,甚至是完全的欺骗。但同时,作为一名父亲,他讨厌不诚实的行为。我的角色不仅要了解一个身份,还要弄清所有身份——只要是想认识小数据的人,都要具备这样的素质。
所以,到最后,任何方法都发现不了人种学研究背后的秘密,哪怕是我的方法。先从你自己开始吧。你是谁?你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当你在脸书上发布一个状态,或者“喜欢”某段音乐时,你在对世界表达什么信息?当你买一条裤子、一双全新的品牌鞋,当你在窗前挂上一套竹帘,当你在冰箱门上贴上精选照片,当你在浴室里留下一瓶面霜时,你都在传递什么信息?我们的小数据中,永远都能最贴切地证明我们是谁,我们渴望什么。即使像十多年前那样,乐高管理人员发现,背后的欲望是一双磨坏鞋底的阿迪达斯运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