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人的才华、修养、品德,历史上能够三者得兼的女性少之又少;这里又产生一个新问题了,为何才子要比才女多,各行各业能够独当一面挑大梁的一般也是以男性为主,这个问题暂且搁下不谈。那么话说回来,依据我的浅薄见闻,细想了想,离我们最近的唯有杨绛先生。关于杨绛先生的生平故事无须我赘述,或多或少大家自然皆略知一二。这只是个引子,接下来得讲生活中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小事,至于是否具有代表性,故事能否让读者感同身受或是会心一笑,目前全然不知。那且让这根粗拙的笔转动起来,其他什么的,那就另外再说吧。
回到北京,我跑到之冉姐跟前,气吁吁地说:“我真信你个邪了。千万不要试探人性,因为人性本就千疮百孔,远超乎我的想象。以前还不信,现在还真信了……可即便这样,我也要善良。”心知肚明的之冉姐勉强地笑了笑,从她的表情看得出她已经见怪不怪了。然而事情是这样的,上次和崔姐刚见面,末了崔姐就说,“下次记得来我这儿玩啊,我请你吃烧烤当做犒劳。”我当时没怎么在意,就顺着口气答应了。中间隔了一个多月吧,公司派遣我到望京接谈一位客户,那次刚好与客户在望京。谈完后,于是第一时间给崔姐打了电话约她出来吃饭,本想着与崔姐有段时日没见了,权且算作朋友间的招呼,可她的反应出乎意料,事后想想又在意料之中:“诶,我很忙的。最近新交了一个男朋友,以后别见面了。还有就是我上次有说过那样的话吗?”没等我解释完,崔姐把话头一口堵住:“……哦,那好像是随口一说罢了。”话虽如此,好歹应当给我留个情面,什么叫“随口一说罢了……”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我三下五除二一急:“难道异性做个朋友就那么难吗?我一直把你当做好兄弟处。”可她那边索性挂断了电话。
02.
之冉姐是我工作上的师傅,也是顶头上司。在部门里面看我是初来乍到的实习生,各方面还不熟悉和适应,就仿佛大姐姐似的照应我。而崔姐是之冉姐的前同事,两人还算共过事的知交。虽然我都称她俩姐,当然这并不是说年龄有多大,事实上也没比我大多少,俨然只是工作资历比我多而已。
有一次,之冉姐出于好意,闲暇时问及我平时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我就谈及旅拍和运动这块。说完她眼睛一亮,抑制不住的激动,就说她身边有一朋友也特爱拍照健身,“要不然我跟她说说看她愿意不愿意和你聊聊。有共同话题,她和你年纪差不多。”我就说好啊,心想之冉姐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多交几个朋友也无妨,心态上抱着认识一个有故事的人。到后之冉姐使劲地夸:“你有所不知,她可爱拍照了。由于前几年谈了三个男朋友都掰了,后来她就去拍各种写真……你看看,你看看她的照片可美了。”
我顺理成章地加了崔姐的微信,起初就只是谈论关于摄影的方方面面。说得难听点,随着话题的深入我粗略得知这姑娘对摄影的认知只是个入门汉的水平,不过人倒是蛮漂亮,身材也高挑丰满。后来周末的时光,我和她相约去了故宫周边,拍了好几组照片,看得出她很开心,过程也很愉快,晚上还一起相约看了一场电影,而后又到三里屯逛了一圈,进而晚上送她回家。走完这一天,我和她算是朋友了,由刚见面时的扭捏不自然,慢慢地放开了许多,其间话也越来越多。那之后我与她就再也没见面了,仅仅是在微信上象征性地聊会天,往后没见面一是因为工作太忙,二是没有足够的精力。之后零零星星与她见了几次面,但都只是像好朋友间的碰面,逐渐也对她的性情略微明了些。
03.
最近一次回到公司之冉姐就说:“你和她玩得怎么样?她很漂亮吧?”我很真诚地说:“的确漂亮。相处愉快,期待下次。”“啧啧啧,”之冉姐半调侃半认真地说:“听说她对你印象不错哦!”我瞬间痴了,“哪有的事,姐你净会开玩笑,交个朋友而已。”之冉姐恨恨地说:“你这么想,别人可不那么想,别辜负人家对你的好意,得主动抓住机会。”我当时没和之冉姐贫嘴,因为我心里已然有了答案,崔姐人是不错,只是我与她只能做好朋友。
对于异性之间,从朋友圈的点赞之交再到熟悉的朋友又到互不搭理的陌路人,其实都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和因由。尽人意听天命,珍惜眼前人,缘聚缘散缘起缘灭,皆由不得我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