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古诗积累,加强古诗复习的效果,于是,我每天早上会给孩子们补充一首古诗。《古诗七十五首》有点简单,于是我想按照作者来补充古诗。语文课本第二单元是爱国专题,一提到爱国,自然就想到了诗圣杜甫,他的诗被成为诗史。昨天,给孩子们补充了苏教版六上、人教版六下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先让学生读,看从哪些字眼里看出作者什么心情?抓住文眼“喜”来理解全文。为何而喜?喜的表现是什么?孩子们立刻能理解喜的原因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的表现是:涕泪满衣裳,喜欲狂、放歌、纵酒。再来理解“即、便”都有立刻、立即的含义。在黑板上标注出:巴峡位于四川省,巫峡位于湖北宜昌、襄阳位于湖北河南交界处,而洛阳就在河南境内,为唐朝前期的都城。四川与洛阳相距1000多公里,古代驾马车需要走半个月,可是作者却希望一天走完,可以看出他什么心情?急切。这一天是作者盼望已久的,是他朝思暮想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爱国情怀。
今天给孩子们补充了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先复习古诗常识,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本诗的文眼是“望”,诗文中,哪些是作者“望”到的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 河 依 旧 , 可 是 国 都 已 经 沦 陷 , 城 池 也 在 战 火 中 残 破 不 堪 了 ,乱 草 丛 生 , 林 木 荒 芜 。 一 个 “ 破 ” 字 使 人 怵 目 惊 心 , 继 而 “ 深 ” 字 又 令 人 满 目 凄 然 。 诗 人 写 今 日 景 物 , 实 为 抒 发 人 去物 非 的 历 史 感 , 将 感 情 寄 寓 于 物 , 借 助 景 物 反 托 情 感 , 为 全 诗创 造 了 一 片 荒 凉 凄 惨 的 气 氛 , 就连花和鸟都感觉悲伤。真的是鸟和花的感受吗?不,这里运用了咱们第一单元的写法:想象加联想。烽火连 三 月 , 家 书 抵 万 金 。 ” 诗 人 想 到 “ 白 头 搔 更 短 , 浑 欲 不 胜 簪 。 ” 烽 这 首 诗 全 篇 情 景 交 融 , 感 情 深 沉 , 再 写 战 事 持 续 很 久 , 以 致 家 里 音 信 全无,自己对家人的担忧和自己的衰老,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