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需求是产品的源头,只有把源头把握好才能使保证整个产品流程的顺畅,那么怎么才能把握好产品需求呢?根据本人的阅读和总结,对产品需求的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获取需求,处理需求,验证需求,管理需求。
一,获取需求
需求的获取渠道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内部获取和外部获取:
从内部获取,即通过同事、领导或者自己挖掘。在与同事的反馈、谈话、讨论或者头脑风暴中获取需求,比如来自老板的指令或运营的反馈;自己挖掘主要是阅读行业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和分析竞品。
从外部获取,方式是市场调研,主要方法包括用户(客户、合作伙伴)访谈、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是亲身感受用户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对产品的具体实现有一个初步的想法。
二,处理需求
这一步是需求分析的重点,处理需求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作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过程,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决策原则:战略定位—产品定位—用户需求。处理需求大致可以分为四步:分类、筛选、分位、分级。
分类:将需求分位五类,功能类,体验类,设计类,运营类,数据类;
筛选:筛选的过程是丢弃需求的过程,包括与产品定位背离的需求和不切实际的需求,比如不合理需求、小众或没有应用场景需求、伪需求;
分位:将筛选之后留下来的需求放入“四象限”里;
分级:对每个象限里面的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
筛选之后留下来的需求有时候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加工,将部分浅层面的需求深入挖掘,找到背后的人性或根本需求,针对这部分深层需求进行功能设计。但具体设计成什么样,还要看产品定位、战略定位以及技术条件等,比如熟知的“速度,马车,汽车”的故事,知道人们真正想要的是更快的速度,而不是更快的马,那直接制造时空机器瞬间位移不是最快的吗?做不到啊……至于如何深入挖掘、如何思考,这又是另一篇文章了,下次再说吧。
分位和分级我采用的是“四象限”模型,还有其他的一些模型或方法:Kano模型、5W2H法、需求减法、专家评估法……
另外,整个处理需求的过程中,“决策”都一直在起着监督和指导作用,毕竟,这是一切思考和执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验证需求
只要前面两步做好了,验证需求是很简单的:对于成熟行业,将处理好的需求找对应的用户验证就好了;对于非成熟行业,则需要快速作出满足基本需求的产品原型,找对应的专业和思维活跃用户分别验证,再收集反馈意见对原型进行改进,改进之后再找与产品定位对应的目标用户进行广泛测试。
四,管理需求
需求管理应该是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事情,建立自己的需求池,及时修订应该是基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