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伟略的赵武灵王为什么会落得个饿死沙丘宫的悲惨结局?】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继位时才十五岁,就在父亲赵肃侯留下的托孤重臣肥义的辅佐下化解了一场来自魏、楚、秦、燕、齐等五个国家的趁火打劫,如此大智慧的伟人最后却被饿死,为什么?
赵国的地理位置,赵国北部面对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游牧部落,经常被他们骚扰,南部则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而赵国境内又有一个国中国中山国,这就给赵国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赵武灵王的先祖们一直抱有的理想就是,北扫游牧南拓中原,荡清国内发展壮大,最好有朝一日能入主中原。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不把北地的游牧民族赶跑使国土北扩,不把中山国这个疮给剜掉,南下中原只能是空想。
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同是游牧民族的中山国的白狄都很让他头疼,他们时不时的侵扰赵地,心腹之患必须先除掉才能进一步实施更大的计划。
于是赵武灵王为了专心于提高赵国的军事能力,实现赵国先祖的理想和自己的伟大抱负,他就在公元前299年,自己41岁时将国君的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赵惠文王,让肥义来辅佐他。
他是让赵国存在两个君主:自己和赵惠文王。渐渐地他由于专心军事而远离了政治中心,肥义尽心尽力辅佐赵惠文王,为他组织了新的权利中心,并教会了赵惠文王为王的道理。
当赵武灵王把赵国的土地向北扩张了、把中山国消灭了以后,这个时候赵国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他才四十四、五岁正值壮年,颐养天年为时尚早,他雄心未泯不甘寂寞,还想继续干一番大事业。
于是他就想夺回权力重新执政,可是赵惠文王羽翼已成,肥义也不支持他,大臣们都已经离他很远了,不再支持他了。
于是他便想通过大儿子章达到自己的目的。
赵武灵王一生有过两位王后:第一位是韩王的女儿,她生了赵章;第一位去世后他娶了大臣的女儿吴娃,她生了赵惠文王。
本来太子是赵章,因为赵武灵王宠爱的吴娃生前从未向他提过什么要求,临死就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赵武灵王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赵武灵王不忍拒绝就无缘无故地把赵章的太子之位给废了,重立小儿子为太子,还给他配备了当初父亲留下来辅佐自己的能臣肥义。现在他觉得亏待了大儿子赵章,有点后悔当初的决定了,于是就跟肥义说要把大儿子派到代地让他做代王。
肥义坚决反对,因为赵武灵王这样做会让赵章认为他还有希望争夺王位,这会导致国家内乱,引起赵国政局动荡。
赵武灵王以为他为大儿子向赵惠文王求个王肯定能成,没想到肥义代赵惠文王拒绝了他,他就跟赵章说了,赵章自然很气愤。
赵武灵王平常是跟他的大儿子赵章一起住在沙丘宫的,反正就是这父子俩在一块想算计赵惠文王了,而肥义一心护着赵惠文王,什么事都是他上前不让赵惠文王亲自出面,结果是肥义被公子章杀了。
这样一来赵惠文王不愿意了,特别是有个赵武灵王父亲当政时期就一直存在的大臣公子成,也就是赵武灵王的叔叔。
这个公子成对赵武灵王是有怨有恨的,因为赵武灵王的改革触犯了这些贵族的利益,在赵武灵王当政时他没奈何,现在使他报仇的时候了。
得知肥义被杀,赵成自告奋勇带人去与赵章决战,他率领军队包围了沙丘宫,赵武灵王本来想拼着一死冲出去,可是赵成的军队只包围就是不与他战斗,就这样前后达三个月。
赵武灵王的沙丘宫里缺水缺粮,最后瓜果蔬菜都吃完了,没有任何可以充饥的东西了,于是伟大的赵武灵王就被自己的儿子和叔叔活活给饿死了!
任何事情很难两全,赵武灵王禅位给儿子目的是好的,都是为了赵国的强大着想,可是权力这东西真是腐蚀人心,一旦得到便不愿失去,比如他的儿子赵惠文王;
再比如他失去后又想重新夺回。一个不让一个,这就必然引起祸乱,祸乱中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不幸的是赵武灵王没斗过自己的儿子,成了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