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的卢日尼基体育场,法国队的球员和球迷在赛后大肆欢庆着胜利,连坐在贵宾席的法国总统马克龙都难掩自己激动的情绪,站起来挥拳庆祝。
时隔二十年,法国队凭借格列兹曼、博格巴和姆巴佩的进球,以及开场阶段造成的曼朱基奇的乌龙球,法国队在俄罗斯世界杯决赛中4-2战胜克罗地亚队,获得队史上第二个冠军。
从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到碧昂斯的演唱会,再到每个十字路口,到处都飘扬着红白蓝三色的法国国旗。伴随着绚烂的焰火,前两天刚刚经历国庆日的巴黎,如今每个大街小巷都在洋溢着欢庆胜利的气息。
上一次看到巴黎一片欢腾的景象,恐怕要追溯到1799年迎回拿破仑返回巴黎执政了。
自2006年德国世界杯齐达内的“惊世一顶”,输给意大利获得亚军之后,法国队几乎就开始不断衰落。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的法国队,甚至出现了集体罢训的丑闻,结果小组赛草草出局。
2014年巴西世界杯在八强赛时倒在了最终冠军德国队脚下。
直到2016年欧洲杯,博格巴、格列兹曼、瓦拉内等优秀新人出场,法国重新杀入了决赛,虽然最后惜败葡萄牙,却让人看到了崛起的希望。
今年终于夺冠的法国队,圆了所有法国球迷关于1998年“法兰西之夏”的梦。
如果说法国队是终于展翅的雄鸡,那么克罗地亚就是从战火中涅槃的凤凰。
代表克罗地亚“黄金一代”的莫德里奇、拉基蒂奇等人,都已经年过三十,也许我们都无法再次在世界杯赛场上看见他们,但这一刻足以让世人铭记。
竞技体育界有一句话叫做“永远没有人会记得亚军”,然而克罗地亚证明并非如此。
历史曾经惊人地相似:20年前,坎特还在法国的贫民窟捡垃圾,莫德里奇还是南斯拉夫战火中的难民儿童;20年前,法国队披荆斩棘战胜不可一世的巴西队获得世界杯冠军,刚刚立国的克罗地亚就杀进了四强。
20年后的今天,他们携手站在了世界杯决赛场上,书写了一段新的传奇。
克罗地亚的晋级之路可谓是一路坎坷,他们和阿根廷、尼日利亚和冰岛分在一个小组,实力都十分的接近。可他们却出人意料的拿到了3连胜昂首晋级。
克罗地亚连续三场淘汰赛都打到了加时赛,两次进入到点球大战,决赛前五大主力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然而他们都顽强的战到了最后,征服了全世界的球迷。
在这之前,几乎没有人相信克罗地亚会出现在决赛的球场上。虽然并没有奇迹发生,克罗地亚倒在了大雨瓢泼的卢日尼基体育场。
给姆巴佩送上最佳新人奖项的时候,科琳达还是笑容满面。而当莫德里奇上台领取金球奖时,科琳达的眼泪再也压抑不住,抱着莫德里奇,就像是抱着自己让人骄傲又心疼的孩子般。
利物浦传奇主帅香克利曾经说:“足球无关生死,但足球高于生死”。克罗地亚人应该最理解这句话。
克罗地亚共和国曾是前南斯拉夫联邦的成员,1991年宣布独立,之后经历了惨烈的内战。
1990 年 5 月 13 日,当时稳获联赛冠军的贝尔格莱德红星(塞尔维亚)和他们的 3000 球迷一同开赴萨格勒布,与迪纳摩队(克罗地亚)进行例行的联赛比赛。
塞尔维亚族的球迷在后来克罗地亚的首都街头大肆庆祝,还高喊类似于“萨格勒布是塞尔维亚的”“图季曼去死”(图季曼是克罗地亚国父,民族领袖和首任总统)此类带有民族主义意味的口号,结果发生了球迷的种族冲突事件。
愤怒的迪纳摩天才中场兹沃尼米尔·博班,一脚将一名塞尔维亚族警察踹倒。
即便被禁赛,博班也不曾后悔:
“在这里,我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决意赌上职业生涯、名誉和生命和拥有的一切,只为一件事:克罗地亚的命运。”
这一脚,被视为战争的导火索。
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斗争了十几年,他们现在有一半国脚经历过满目疮痍的战争年代,贫穷和饥饿陪伴着他们的童年,只有足球是他们唯一的快乐。
直到2013年,世界杯欧洲预选赛后的终场哨响,塞尔维亚主帅斯蒂马奇与克罗地亚主帅米哈走到一起——他们曾经反目成仇,却在马克西米尔球场彼此深情拥抱。
“让我们忘记过往的一切,共同去拥抱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不可能用憎恨来孕育未来,我们永远是最好的邻居。”
战争锻炼了克罗地亚人钢铁般的意志,正如这次世界杯上表现出来的顽强。这个只有420万人口的小国家,差点创造奇迹。
420万人口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北京四分之一的人口!
克罗地亚的现任队长莫德里奇出生于1985年,在战争爆发之时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他的祖父在战争中牺牲,而他全家则沦为难民,远走他乡。
在最潦倒的时候,足球给与了莫德里奇一家人新的希望,也给与了克罗地亚这个国家以希望。
克罗地亚的第一任总统图季曼说过:克罗地亚1998年的第三名不只是体育上的荣誉,更重要的,是它还让世界知道、接受了克罗地亚这个年轻国家的存在。
对于那个年代的克罗地亚来说,足球即是政治,足球即是战争。
和1998年一样的是,他们又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和1998年不一样的是,足球早已无关政治——王者归来的法国队实至名归,创造历史的克罗地亚虽败犹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