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好的高中。”
“为什么要上好的高中?”
“为了能考上名牌大学。”
“为什么要考名牌大学啊?”
“为了以后找一个好的工作啊。”
于是,人生最初的一个十二年,便顺理成章地给了这个天衣无缝的逻辑链里。
而当我们很努力很努力地去记忆英语单词,刷各种天书一般的题目,直到满脑都昏天黑地的时候,
那个名为高考的家伙,就优哉游哉地叉腰等在不远的前方。
但是走出考场,未来的方向又该向何方延伸呢?
刚上大学那会儿,深深感觉到大学和高中之间的落差感。
《天蓝色的彼岸》里面说:“梦想实现的时候就不是梦想了,你又会去梦想别的事情。”
而大学,尤其是大一大二的时候,则正是前一个梦想已经实现,而新的梦想可能尚未来临的时候。
于是我们会陷入一种困局。
弦绷得太紧,一朝松弛,反而不知道接下来的旋律应该要怎么弹了。
感兴趣的社团会常常开会,经常人在宿舍坐,锅从天上来。
学习上很多不懂的地方,却不知道要怎么找老师聊。
越来越多的微信消息,我忍不住想要屏蔽,甚至在回家的第一个寒假直接卸载了这个永远都有未读小红点的软件。
那是一种不能驾驭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的空前焦虑。
是经历了中学时代的得心应手和驾轻就熟之后,突然出现的苍白。
我渐渐开始想,当初为什么不报考省内的学校,为什么要为了那多出来的几分让自己活得这么难过。
甚而在很多时候,会有一种宁愿回到高三,哪怕是回到自己考试状态最差的那段时间。
大学,原来比高中,要辛苦这样多。
于是大一第一个学期,在得知寒假时间之后,我第一时间就预订了回家的票。
可是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渐渐意识到。
这种压迫感,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
温水煮青蛙的日子,也可以很悠闲。
但是,在这样一所学校,身边接触的,听说的,都是些在各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大神们。
看着自己单薄的简历,压力又开始萌生。
讲台上站着的人,是曾经的行业先驱,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人脉。
“那谁谁,我跟他还挺熟的。”听到老师口里讲出一个业界大牛的名字,也终于从一开始的震惊和艳羡,变得平静。
这种快节奏的大学生活,甚至于会让人难过的压迫感,可能便是上名校所需要预想到的吧。
现在想来,虽然曾经因为一个选择题而和自己中意的大学失之交臂。
但是又怎知,命运安排的一切,就不是最适合的呢?
只是关于考名校的意义,我至今还是不甚明了。
或许在接触了很多只存在于新闻中的人之后,自己也仍然不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某一个传说。
但是比起从未有过的而不会出现遗憾的感慨,这种虽不能成为却曾经遇见的庆幸,果然还是更好一些吧。
大概,也正是在这周遭的压力中,即便自己并不是一个很喜欢向前赶的人,也终于不得不努力地想前跑起来。
现在有时也会想想曾经的中学时代,那段带着盛夏的汗水和午后小憩的日子,虽然艰苦朴素,但是能够经历其中,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