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断舍离,是一种通过物品来完成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手段。
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自己,最终彻底摆脱没法收拾的自己。
通过以自我为核心,着眼于当下的取舍物品的工作,也就是通过看得见的世界里的行动,令看不见的世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断,断绝想要进入家里不需要的东西。
保证每样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自己能确实用到它,还要和它成为好朋友-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这样就达到了断。
不管东西有多会,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觉悟和勇气是必需的。如果能够放弃的话,就能换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这种对未来的乐观心态吧,这也算是一种自我探索。
断舍离时维持生活状态的工作,也是自我探索的工具。
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能把他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
舍,舍弃家里不需要的东西。在行为上,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就行了。
至于舍得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
主语到底在哪里?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
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
让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的自然循环,既留下适度的量,又确保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过的,那么就会将物品的舍弃程度降到最低。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达到离的状态。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
问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筛选物品,完全以自己为中心,重新打造自己,让自己周围只剩下当下最需要的物品。
现在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东西。
整理房间,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
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了解自己。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认识到了自我形象,反过来就会开始想要把现在用的东西替换掉了。
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取回以往所有浪费掉的这一切。在最初阶段,你要先分析自己到底被这些物品夺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为,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靠自己的判断和行动就能做到。这就像是改善体质,抛掉以往那些治标不治本的疗法你,彻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利用住所这种与自己最亲密的环境,从根本上完善自己。
一旦通过断舍离提升了自我形象,那么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生活的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送个东西就了事了。慢慢地,你就会感觉到,周围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可见,这种筛选物品的工作,也具有改变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力量。
扔掉家里的一件垃圾,这么简单的动作就能磨砺你的内在智慧。
设法与这种觉得可惜的想法做斗争,反复坚持实施断舍离。既然觉得可惜,就不应该仅仅把它拿回来收着,而是要去分享。正是因为觉得可惜,才不能为了未来某一天可能会用到而将其无限期的保管起来。而是要把它送到此时此刻最需要的地方。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可惜,让它成为物品循环的原动力,这也是断舍离的重要技巧。
只有物品减少到了自己可以把握的量,也就是物品全都在自己的支配下了,才能把自己变成物品的主人,才能达成先有自己,后有物品的状态。
物品本来就是为了让人使用才被生产出来的。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物品应该以必要的量出现在必要的地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懂得分寸。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要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让物品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它应该在的地方,回归到需要它的地方。这就是断舍离要做的。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我们会在不知不觉地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
觉得多长一段时间属于现在都可以,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一定要有对自己而言最合适的现在存在。
除掉那些破烂垃圾灰尘,就能消除滞运和腐朽运。通过把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运势就能有所提升。
无论一开始多美好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也会发生变化,就好比再美味的食物,搁久了也会变味一样。
比起凌乱,堆积了聚焦于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
收拾,整理,收纳。
80/20原则 百分之八十的成果是百分之20的人创造的。具有实际价值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物品,其实只占物品的两成。而且大多数时候光靠这20%的东西就足以应付生活了。
在五次里,只有一次会因为没东西而困扰。
你舍不得扔掉的东西,是不是一年十二个月都有半月都派不上用场呢?
知行合一,就是要让认知和行为相一致。从今以后扔掉哪些多余的信息,只选择自己能付诸行动的信息,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初。
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减少物品= 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
断舍离得过程,减少,分类,收纳
断舍离目标 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
不断的重复三分法。
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七成
断舍离里,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花时间收纳不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看的见的收纳空间,从美观上来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
一些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
进行彻底的7.5.1成收纳之后,就能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品味自然地提高了。
这种提升是建立在总量限制原则的基础上的。
永远只用最好的五件东西。通过限制总数,更加严格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地提升品位。
不断地进行断舍离之后,剩下来了东西就可以分成两种:一开始就很珍惜的东西,以及回过神才发现留下来的东西。这种回过神来才发现的东西,会给我们传递深刻的信息。
物品是可以映射出未知的自己的。
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使用精挑细选的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挖掘出全新的自己。物品并不只是用来使用的,而是要进入更高的阶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力量。
自己到底想要变成什么样呢?当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就会开始使用和自己的目标形象相符的物品。
不管是食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只买最当季的。断舍离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当下。
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物品既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断与舍这种自我肯定,恢复自信的过程里,人的观念会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
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必要的东西只出现在必要的时候,并且只得到必要的数量。相当于从自力地世界到了外力的世界。
成功者就是活在当下,能够立刻付诸行动的人。断舍离的优势也在于,能够把这种活在当下,立刻付诸行动的生活方式落实在日常的收拾房间上。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要意识到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斩断用不完的物品,多余物品的流通。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即便是以前用过的东西,如果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就不该怀着说不定将来还有一天能用上的心情,随便地保存管收纳它,而是让它们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不断地重复拷问物品,也拷问自己的段与舍,挑选出与当下的自己最账称的物品。经过精挑细选筛选出的少量物品,能够各得其所,物品仿佛是回归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一般的离开。
如果能构建这样的生活方式,人生会变得多么轻松愉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