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到了最后一课了,这也是最后一周课程的要求,从头到尾的梳理一遍这门课程。
我会从第一本书《逻辑思维,只要5步》开始。
逻辑思维的书我看过的除了这本之外还有《金字塔原理》、《简明逻辑学》。前者看了两遍,受益匪浅,后者我有些没看下去。
而这本《逻辑思维,只要5步》看过以后只觉得不错,但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直到现在回顾来看,很多地方在三节课的整体学习中是有被验证过的。
一、在思考的逻辑中,要把问题具体起来。
这让我想到最近重看的费曼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里面提到费曼在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时候就会用形象的例子去思考和理解。比如讲到数学的‘集合’这个概念,费曼就想到一个球,两个不相容的集合便是两个球。随着概念的不断累加,这些球可以继续生长成许多的样子。
在我看来,把一些大问题具体一下,就是试图去回答“球”的问题,而不是“数学”问题。
把问题具体起来的方法除了举例之外,还有去问一个好的问题,然后通过不断地回答,也是一种好方法,这就引出了第二点。
二、思考与学习要带着问题来,三节课P3学习的学习路径。而在《逻辑思维,只要5步》中让我了解到,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是在于它与理想的情况是有落差的。而你就是要不断追问,这其中的落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因此这也是很多人没有坚持学习的原因吧,没有带着问题来上课,因此也就没有这么有动力去寻找答案了。
那么我的问题是什么呢?
1、如何能持续运营好一个行业自媒体品牌,如何获得盈利。
2、如何推广一个教育品牌?
而要找到问题的真相,这一切在于要不断的问自己: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
对于一个公众号中,需要满足订阅者什么需求?信息汇总?帮助决策?听到市场声音?了解你的用户?
这其中什么最有价值?我个人认为是帮助你了解你的用户是怎样的。
教育品牌又需要提供什么?品牌认知,品牌信任,服务,销售等等。
这其中一定有很多的取舍,但你还是要坚持做最重要的事情。
三、活用自下而上的原则。
很多时候,自上而下的逻辑是一种更英雄式的、更看上去靠谱的方法,有种用排比句时排山倒海的快感。
但别忘了江湖上,还有一种更接地气的做法:自下而上。如同工蜂一般,勤勤恳恳的去收集一些一线的信息,以期待捕捉到那最快的变化。
那么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做决策,其实两种方法都是合适的,因为这要视情况而定。
什么情况?
你的管理沟通风格,你的个人能力,你的企业文化,你的团队,你所要做的决策是什么类型的。
我个人比较推崇自下而上的方法,但是生活中其实常常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方法。放不下一些尊严去向人请教,去收集反馈,去潜心迭代。
还有几个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小技巧:
1、说清楚一件事:5W2H
2、分析清楚一件事:MECE